含熔体差应力状态下中下地壳岩石的变形结构与物质迁移.pdfVIP

含熔体差应力状态下中下地壳岩石的变形结构与物质迁移.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含熔体差应力状态下中下地壳岩石的变形结构与物质迁移.pdf

第 39 卷第2 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Vo l. 39 No.2 2009 年 3 月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 Earth Science Edition) Mar. 2009 含熔体差应力状态下中下 地壳岩石的变形结构与物质迁移 李化启1 ,梁一鸿2 ,马 瑞2 ,许志琴l 1.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长春 130061 摘要:通过对辉长岩、麻粒岩、斜长角闪岩高温高压变形实验样品的研究,确立了含熔体差应力状态下 中下地壳岩石共统扇式变形模型的合理性,划分出垂直于轴向压应力定向和剪切定向两种变形纽构。并 通过对主要变形矿物、变形纽构的识别,详细勾画了辉长岩、麻拉岩、斜长角闪岩 3 种典型中下地壳岩石的 变形结构图式和变形机制。辉长岩为弥散带状变形结构,麻粒岩、斜长角闪岩为共统扇式模型结构g 中下 地壳岩石的变形可能主要集中在流变性最强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分上;变形集中化的过程,也往往是某些组 分集中化的过程;变形不仅是造成岩石圈深部层次物化环境不均一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成矿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熔体p 中下地壳岩石 g 变形;结构 中国分类号:P5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 - 5888(2009)02 - 0262 - 07 The Deformation Structure and Component Migration of Middle 一 Lower Crustal Rocks in Differential Stresses State with Melt LI H ua-qjl , LIANG Yi-hong2 , MA Rui2 , XU Zhi-qin 1 1. Key Laboratory for Continental Dynamics of Ministry of l_and and Resources. lnstitute 01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37. China 2.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 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61. China Abstract: Through particular thin section observation and stress-strain analysis on gabbro , granu- lite and plagioclase amphibolite samples studied by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deformation ex- periment , a conjugate fan structure model , which was proved reasonable , was set up. Two kinds of ori- entational fabrics , one being compressional stretching orientatíon , the other shearing orientation , were distinguished out of at the same time. With identification of the major deformation min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