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科技概论20110225.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米科技概论20110225

纳米科学技术概论 任课教师介绍 杨辉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加州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浙江大学纳米科学技术中心副主任; 浙江省科技厅纳米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副组长,组长; …… 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制备、改性及产业化应用; 纳米材料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电子陶瓷材料及其器件; 特种功能玻璃及陶瓷 任课教师介绍 洪樟连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背景: 1990年,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学士); 2002年,日本东京大学博士毕业(博士) 挂职经历: 浙江大学地方合作处副处长(06.02-08.04); 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局中南部处副处长( 07.03-08.03 ) 研究方向: 功能复合航天材料、纳米光电功能材料 联系方式: TELOffice) Email:hong_zhanglian@zju.edu.cn 课程大纲与要求 大纲内容 纳米科技总论与基础(物理、化学), 纳米材料与表征, 纳米机械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 纳米科技其他应用与进展 课程学习要求 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启发和引导 同学:积极思考和讨论 课堂发言和讨论 课堂提问与发言 不限次数 分组讨论(1-2次) 课堂作业(5次) 课后作业(3次) 教学考核 教学考核: 传统考核(基本模式,兼顾) 经考试评定掌握知识程度 培养研究能力(强调) 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问发言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路 考核指标 1)期末考试卷面成绩、 2)平时成绩:课堂出席率、作业与报告、课堂提问和发言、课后讨论与交流等。 教学内容与进度 总 论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2) 纳米的概念 纳米是长度单位。 1纳米(nm)=10-3微米(?m)= 10-6毫米(mm)= 10-9米 纳米尺度:1-100nm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3) 纳米的概念: 纳米尺度:1-100nm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3) 纳米的概念: 纳米尺度:1-100nm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3) 纳米的概念: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4) 纳米科技的概念: 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与技术。 它在材料、信息、能源、环境、生命、军事、制造等领域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 在分子水平上,通过操纵原子来控制物质的结构,利用单个原子组建分子系统,制备不同类型的纳米器件(1990年, MIT的Drexler博士)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5) 纳米科技的概念提出、形成与发展 1959年,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Richard Feynman在美国物理学年会上,作了题为“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的报告,指出“我认为物理学原理并不排斥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物质。这样做并不违反任何定理,而且原则上是可以实现的”。这个演讲已经被看作是纳米科技概念的起源。 1962年,久保(Kubo)等人提出了超微粒子的量子限域理论,推动了实验物理学家向纳米尺度微粒进行探索。 1963年,Uyeda等利用气相冷凝技术,在高纯惰性气体中,通过金属的蒸发-冷凝过程,制备了金属的超微颗粒。 1974年,Taniguchi等将纳米科技应用于精细机械加工过程。 1981年,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Binning和Rohrer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STM)实现人类首次在常温大气条件下观测到了原子,为纳米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6) 纳米科技的概念提出、形成与发展 1984年,Gleiter等人首次采用惰性气体的蒸发-冷凝法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金属粉末,并原位加压制备了纳米固体。 198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Kroto等采用激光加热石墨,蒸发并在甲苯溶液中形成C60,在全世界掀起了C60的研究热潮。 同年,利哈廖夫等人提出通过控制单个电子进入或者离开所谓的库仑岛,实现一定规模的电路才能实现的功能,这是单电子器件的基础。 1986年,MIT的Drexler博士在“创造的动力-纳米时代的来临”一书中,对Feynman提出的纳米科技概念进行了拓展。1990年,他提出“纳米科技的基本思想是在分子水平上,通过操纵原子来控制物质的结构。它使我们可以利用单个原子组建分子系统,制备不同类型的纳米器件”。 一、纳米科技的概念与发展历程(7) 纳米科技的概念提出、形成与发展 1990年,IBM研究中心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逐个搬动35个氙原子排列成IBM字样。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原子商标,它表明人类不仅可以采用STM观测和测量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结构,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