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万里《诚斋诗话》中的“诗味”说.docVIP

论杨万里《诚斋诗话》中的“诗味”说.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杨万里《诚斋诗话》中的“诗味”说

论杨万里《诚斋诗话》中的“诗味”说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中兴四大诗人”,他在南宋中期诗坛上有着重大影响。杨万里不仅是南宋著名诗人,也是一位诗歌理论家,他的诗论主要集中于他的《诚斋诗话》中。《诚斋诗话》共70余则,其中“诗味”说是其诗歌理论的中心思想。 一、“诗味”说的嬗变 “诗味”说是诗歌的艺术表现方法问题,即如何表现才能使诗歌产生更好的审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问题。以味论诗、品诗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常见的现象。《礼记·乐记》云:“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叹,有遗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用大羹遗味来比喻朱弦遗音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到了魏晋六朝,陆机在《文赋》中第一次用“味”来说明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阙大羹之遗味,同朱弦之清,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继陆机之后,齐梁时的刘勰开始把“味”作为文学创作和鉴赏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来使用:“吟咏滋味,流于字句。”总体看来这些概念都要求文学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能够激发读者的审美兴趣。钟嵘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这实际指出,情感性和形象性是产生美感的基础,从而第一次把“味”这个美学概念与诗的审美特征紧密联系起来,这在“诗味”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唐代以“味”论诗文者更多,如日僧遍照金刚认为景理相惬、景情相融的诗才有“诗味”,皎然以“风味”专指诗的风格(《诗式》),还有刘知几、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对诗味都有论述。唐代“诗味”说成就最高的是司空图,他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韵味说”,提出“味外之旨”,“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辩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盖绝句之作,本于诣下之极。此外,千变万状,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岂容易哉?今足下之诗,时辈固有难色,尚复以全美为公,即知味外之旨矣。”(《与李生论诗书》)认为诗歌的韵味不只是艺术形象本身所显示出来的东西,它还包括了借助于欣赏者的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所引发出来的东西。 到了宋代,以“味”论诗论文的现象更为普遍。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评韦应物、柳宗元的诗云:“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其他如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王直方《王直方诗话》、张戒《岁寒堂诗话》等都对“诗味”进行了阐述。杨万里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诗味理论,为“诗味说”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贡献。 二、杨万里的“诗味”说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有很多关于诗味的具体论证和论述:“《金针法》云:‘八句律诗,落句要如高山转石,一去无回。’予以为不然。诗已尽而味方永,乃善之善也。” 他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诗已尽而味方永”。《诚斋诗话》主要从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探讨“诗味”。 语言形式方面,注重句法 句法,是指诗歌词间与句子间的组合规则。杨万里不但作诗句法形式灵活多样,论诗也多注重句法。在他看来,句法是诗法的基石,尤其对江西诗派的句法了然于心,《诚斋诗话》记录了他参究句法的心得体会。 推崇句法凝炼,但内涵丰富、言简意深的诗歌。 《诚斋诗话》第13则:东坡《煎茶》诗云:“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 杨万里举具体例证,反复说明要把丰富的意蕴压缩在最少的语言之中。要做到“诗已尽而味方永”,在有限的诗句之内要尽可能多地表现思想内容。 认为作诗要奇,要有惊人句,这就要求诗要想象奇,诗句奇。 《诚斋诗话》第7则:诗有惊人句。杜《山水障》:“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又:“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白乐天云:“遥怜天上桂华孤,为问姮娥更寡无?月中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韩子苍《衡岳图》:“故人来自天柱峰,手提石廪与祝融。两山陂陀几百里,安得置之行李中。”此亦是用东坡云:“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杜牧之云:“我欲东召龙伯公,上天揭取北斗柄。”“蓬莱顶上斡海水,水尽见底看海空。”李贺云:“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几首诗,都可以称为奇崛怪异的代表。首先是诗思奇。运用奇特的想象将平常的事物陌生化,怪异化,如大胆地想象“袖中有东海”,“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其次是采用词语错配的方式,从而产生奇的效果,利用词语之间不确定的意义联系,激发读者的想象,从而参与意境的创造。 注重成语典故的点化熔裁。 《诚斋诗话》第十五则中说“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举山谷《猩猩毛笔》为例,猩猩毛笔是毛笔的一种,《鸡林志》:“高丽笔,芦管黄毫,健而易乏,旧云猩猩毛笔。”山谷咏的是猩猩毛笔,但不直接说,而是用隐语用典的方式道出。随后用东坡、老杜、刘景明的诗进一步举例分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