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诵读欣赏对联6幅.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习内容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第 1 学时 学习目标 1.收集、了解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等相关知识。 2.理解每副对联的含义,熟读成诵;试对自己喜欢的对联进行赏析。 3.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学习重难点 1.能运用所学对联知识对对子。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自学 1.预习本课,查找有关对联的资料:如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要求,并摘录自己喜欢的对联。 (一)交流课前先学内容: 介绍有关对联的起源、类型、形式等方面的知识。 小组发言,展示对联知识。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评价。 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对联。 1. 仙人指路(多媒体配乐展示:对联及示例赏析文字) 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赏析:寥寥十四字,上下句对仗工整,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一句,由眼观湖山联想到百姓的忧乐,切景切情,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上联应读出开阔宏大的气势,下联需慢一点,将心系百姓忧乐的感情读出,则更见此联妙处。 2.归纳赏析要点: (如何赏析对联,请参照以上赏析,写下你的心得,与同学分享) 3.下面请同学们反复放声诵读对联六副,从中找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写下你的赏析 运用所学知识对出所给上句1.我们先来帮一位古代秀才解决一个难题:你猜猜水浒传,传梁山好汉,杀富济贫,梁山聚义。 西游记,,,。耳闻夏蚊如雷 《寓言二则》楚子刻舟求剑,舟行丢剑;通过学习以及刚刚的练习,同学们能说说对联该怎样来对吗? 请同学们为你的班级、学校、家庭或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等拟一副对联。 1.删改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与前面的句子组成对偶句。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近看西北角,造起三间面临绿水的轩斋。 改后为: 遥望东南,建几处依山楼榭; , 。 2.下面是陈毅为鲁迅先生逝世所写挽联,上联次序打乱了,请重新排列 上联:A、懂得进退攻守 B、要打叭儿落水狗 C、岂仅文坛闯将 D、临死也不宽恕 下联:莫做空头文学家 一生最恨帮闲 敢于嬉笑怒骂 不愧思想权威 正确次序(填序号)为: 3.请同学们从内容上给这些对联与相对应的省份连起来。其次,看看哪两联是相对的,将对应省份写在下面横线上。(务必看清要求!) 浙江 瓷器与中国同名 江苏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广东 黄山为九州增色 广西 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 安徽 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江西 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1)第一副: 对 (2)第二副: 对 (3)第三副: 对 学习反思: 知识链接: (一)对联的起源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春联: 以除旧迎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