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乌宰守捉城相关资料
唐乌宰守捉城相关资料 (内容均摘自互联网) 《新唐书.兵志》称,“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 烽燧记载于汉史中,唐后出现烽铺的记载。烽燧与烽铺有区别又有联系:烽燧仅司放烽之责,烽铺则是有警传递烽牒、平时畜牧耕地。烽铺兵力仅2、3人,备马或驼2、3匹。 守捉,唐制,是唐朝在边地的驻军机构,其主要分布在陇右道与西域,大致于今天甘肃、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及新疆。唐代边兵守戍者,大者称军,小者称守捉、城、镇,各机构皆有使。守捉为唐朝独有,而别朝所无之职官,守捉驻兵300至7000多人不等,唐代西北军屯人员来源主要有四;一,正规部队,数量较大,大多是从陇右道和山东等地征调来的青壮年;二、内地犯人,流配后被分编在各地区的屯垦部队,目的是便于随时监督和管理;三、当地各族参与基层军垦者,西北边塞,人丁缺乏,特别是烽燧的烽子难以依制配定,因此就出现了一种雇人代替烽子上番的情况;四,健儿及随军家属,一般指感意留下来,继续应寡的戍兵,即继续守边的退伍军人。 有关于守捉机构中的官职,据新疆洛浦县出土的两件文书(编为L1号和L2号),L2号文书中不称使,而称将军,有“副守捉将军”官名,守捉将军和副将军很可能是使与副守的别称。然而据古突厥碑文,“都督”(tutuq)与“将军”(s?ηün)官名却是由中原引入后突厥汗国与回鹘汗国的重要官职,因此在西北方边地,文书中将守捉的 “使”称为“将军”更符合常理。 《新唐书》卷40《地理志》北庭大都护府条介绍了自庭州西行至碎叶的大道(《元和郡县图志》卷40庭州?条称之为“碎叶路”): (庭州)西六十里有沙钵城守捉,又有冯洛守捉,又八十里有耶勒城守捉,又八十里有俱六城守捉,[46]又百里至轮台县,又百五十里有张堡城守捉,又渡里移得建河,七十里有乌宰守捉,又渡白杨河,七十里有清镇军城,又渡叶叶河,七十里有叶河守捉,又渡黑水,七十里有黑水守捉,又七十里有东林守捉,又七十里有西林守捉。又经黄草泊、大漠、小碛,渡石漆河,逾车岭,至弓月城。过思浑川、蛰失蜜城,渡伊丽河,[47]?一名帝帝河,至碎叶界。又西行千里至碎叶城,水皆北流入碛及入夷播海。 公元648年,唐攻灭龟兹国,迁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开始设立龟兹(今库车)、于阗(今于田)、疏勒(今喀什)、焉耆四个军镇。当时吐蕃崛起子北和唐朝争夺四镇,十分激烈。唐政府曾八置八弃安西四镇,常驻2~3万镇兵,并在北庭大都护下分军、镇、守捉、烽戍四级管理。 公元790年,吐蕃攻占新疆。唐失去了安西四镇。 公元866年(唐咸通七年),张义潮联合北庭回鹘首领仆固俊攻克西州、庭州、轮台、清镇一带,至此在北疆设11个守捉城。即庭州东的独山守捉(今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油库对面古城遗址)、沙钵城守捉(今吉木萨尔双河古城,有学者认为即莫贺城)、冯洛守捉(今吉木萨尔三台镇东北)、耶勒城守捉(今三台八家地古城)、俱六城守捉(今阜康天池乡六运古城)、张堡城守捉(今昌吉古城)、乌宰守捉(今玛纳斯楼南古城)、叶河守捉(今奎屯东)、黑水守捉(今乌苏西)、东林守捉(今乌苏四棵树乡)、西林守捉(今乌苏西古尔图)。 唐朝的边疆局势及御边戍守体系的变化 作者:管彦波 唐朝的边疆防御体系与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的设制是密切相关的。众所周知,自高祖、太宗以来,为了安抚已降服的边疆民族,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设置了大量的羁縻府州,实行有效的羁縻统治。唐朝独创的羁縻府州制度,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依旧由各民族的首领、各部族的酋长来担任都督、刺史,朝廷也可以通过控制这些民族或部族的酋长来控制羁縻府州,但这些民族酋帅的个人向背,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全府或全州民众的整体行为,所以,为了弥补羁縻府州在管理上存在的这种弊端,唐廷又设立了都护府,加强对羁縻府州的管理。? 有唐一代,自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设置安西都护府到长安二年(702)分安西都护府天山以北地区设置北庭都护府,先后在边疆地区设置了六大都护府。都护府作为朝廷为控制边疆而设立的军政机构,它与“缘边及襟带之地”设置的都督府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管理边疆地区诸如“诸蕃蔚抚、征讨、斥堠、安辑蕃人及诸赏罚、叙录勋功”等军政事务。以安抚、征讨并重的都护府,一般都屯有一定数量的军队,如安西大都护府辖境共有于阗、疏勒、碎叶、焉耆、龟兹五大军,有且末、固城、吉良、皮山四小军镇,有兰城、坎城、葱岭、张三城、于术、榆林、龙泉、东夷辟、赤岸十守捉,有粟楼烽、碎卜戍、移杜、彭怀四戍堡。在北庭都护府辖境内驻有伊吾军、天山军、瀚海军、静塞军、清海军五大军,有神仙、蒲类、郝遮、碱泉四个小军镇,有沙钵城、冯洛、耶勒、俱六、张堡城、乌宰、叶河、黑水、东林、西林、罗护、赤亭、独山、柔远十四个守捉,特罗一堡。都护府驻军的指挥权,由朝廷直接派遣的官员掌握。? 唐朝针对游牧民族“长于野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