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2010年1月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全省发育有太古代—新生代地层和超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碱性岩浆岩及各类变质岩。其中,沉积岩面积占61%,变质岩面积占32%,岩浆岩面积占7%. 省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比较强烈,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图1-1) 湖北省区域地质与矿产概况 一 、 地层 1、新太古代—中元古代地层 主要分布于北部秦岭地层区,由东向西依次出露大别山岩群、红安岩群及武当岩群,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南部扬子地层区在神农架、黄陵等地有小面积出露,包括水月寺岩群、崆岭岩群、神农架群、冷家溪群等,为一套中浅变质岩系。其中大别山岩群、水月寺岩群、武当岩群主要赋存金、银、铜、铁等矿产,红安岩群是变质磷矿和重稀土矿的重要赋存层位 一 、 地层 2、新元古代地层 秦岭地层区主要为一套变火山岩、变沉积泥质岩组合;扬子地层区主要为一套滨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该时期是我省重要的成矿期,赋存有磷、锰、钒、钼、铅锌等矿产,如赋存于震旦纪陡山沱组和灯影组中的磷矿、铅锌矿,南华纪大塘坡组中的锰矿和耀岭河组中的铁矿等 一 、 地层 3、古生代地层 秦岭地层区分布较少,为一套厚度较大的盆地相火山凝灰质和灰泥质沉积岩,岩石普遍发生低绿片岩相变质;扬子地层区分布广泛,以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古生代地层中主要有钒、锰、铁、煤等矿产,如扬子地层区中晚泥盆世形成的高磷赤铁矿、二叠系的煤矿等 一 、 地层 4、中生代、新生代地层 主要分布于中、新生代拗陷盆地,以江汉盆地分布范围最大。除早、中三叠世地层主要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外,其余时代均为陆相碎屑沉积岩。该时期形成的矿产主要为产于中、新生代拗陷盆地中的岩盐、卤水、石膏、芒硝、石油、天然气等 二、 岩浆岩 全省共有大小岩体千余个,总面积约13000平方千米。按形成时期可分为早元古代大别期、中元古代扬子期、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和中、新生代燕山—喜马拉雅期等。酸性、中酸性、基性、超基性和碱性岩类均有出露。其中,酸性岩、中酸性岩占85%,主要分布于鄂东南、鄂东北和鄂西黄陵背斜核部;基性、超基性岩较少,分布于鄂北 及黄陵背斜;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仅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局部地段;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鄂东南地区 二、 岩浆岩 1、酸性、中酸性岩浆岩 以燕山期为主,主要分布于桐柏山、大别山、黄陵、幕阜山及鄂东南地区,主要岩石类型为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岩,相应的脉岩有石英岩脉、伟晶岩脉、花岗斑岩脉;火山岩类型为流纹质、安山质、石英角斑质火山喷发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中—酸性侵入岩均遭区域变质,己变质为英云闪长质、奥长花岗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或片麻状花岗岩,同期的中—酸性火山岩已变质成各类长英质片麻岩、变粒岩、片岩及浅粒岩。燕山期岩浆岩形成我省重要的铁、铜、金、钨、钼、硫等内生矿床 二、 岩浆岩 2、基性、超基性岩 各期均有分布,但出露面积较小。主要分布于鄂北及黄陵背斜。主要岩石类型为橄榄岩、辉石岩、角闪岩、辉长辉绿岩,少量碳酸岩、煌斑岩、钾镁煌斑岩、玄武岩、粗面岩、细碧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基性—超基性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改造,多已形成蛇纹岩、蛇纹片岩、滑石片岩、角闪石片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或绿片岩。与该类岩石相关的矿产有铬、镍、铁、钛、金、建筑石材等矿产 二、 岩浆岩 3、碱性、偏碱性岩、碳酸岩 以加里东期为主,见于竹山—房县、随州—枣阳等地的局部地区,岩石类型为正长岩、碳酸岩,主要产于基性侵入岩杂岩体中。与该类岩石相关的矿产有铌、钽等稀土矿产 三、 变质岩 变质岩主要分布于武当山—大别山广大地区和黄陵、神农架、大洪山、幕阜山、大磨山等地,分布面积约60000平方千米。按变质作用可分为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 三、 变质岩 1、区域变质岩 形成于太古代—古生代各变质作用阶段,变质作用类型有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高压或中高压区域变质作用和区域动力变质作用,分别形成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高绿片岩相、低绿片岩相、蓝闪绿片岩相和板岩—千枚变质相等多种变质相系。可分为分为南、北两大变质区 三、 变质岩 北部武当山—大别山变质区:从太古代—中生代长期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多序次变形作用。新—黄断裂以东,为深变质岩区,由北向南,依次展布着从麻粒岩至板岩—千枚岩的变质岩带;新—黄断裂以西为中浅变质岩区,分布各类片岩、浅粒岩、千枚岩、板岩。桐柏—大别深变质岩区的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岩带和以蓝闪石片岩为代表的中高压变质岩带,它们在空间上自南而北依次由绿片岩相、蓝片岩相、低温超高压榴辉岩相、中高温超高压榴辉岩相和中低温高压榴辉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