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砖莽枝革登记.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蛮砖莽枝革登记.doc

蛮砖莽枝革登记   蛮砖山、莽枝山、革登山、倚邦山、易武山和攸乐山(现称基诺山),俗称云南普洱茶的古六大茶山。它们都在西双版纳州境内,由于产茶历史悠久,茶质绝佳,被誉为普洱茶的摇篮和圣地。六山之中,除攸乐山以小黑江为界,归属于景洪市外,其余五山都在勐腊县境。而此五山,除易武山归易武镇所辖,其余四山都在象明乡界内。   西双版纳的地名,多以民族语命名,且各具含义。可古六大茶山之中,只有易武和基诺两山有可触之义,蛮砖、莽枝、革登和倚邦四山,我查阅了1988年6月出版的《云南省勐腊县地名志》,不仅找不到释义,连山名都没有,可谓一片空白。六山者,外部世界的六山,历代官方文献中的六山,它们似乎与这一片土地一点关系也没有,倒像是汉人世界中的纸上桃花源,傣族语系中的“不足不沙”(仙境)或“勐巴拉娜西”。勐腊,勐:地方;腊:茶叶,即“产茶的地方”,但在《勐腊县志》中,亦虽有除莽枝以外的古茶山条目,但仍无地理学意义上区域文化指认或诠释。对此,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汉文化与区域民族文化之间的“溶血现象”,进而形成真空。可是,当这种“溶血”或说不兼容现象绵延千年而各成体系,我们或许真的就可以窥见古代“安边”诸策的一点基本形态,并参悟到普洱茶与“中国茶文化”老死不相往来的基本关系。因为两种文化在此并没有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是两本不同的字典。用不着大惊小怪,当你走入象明乡,向人们打听蛮砖、莽枝和革登,除了那些做茶收茶的人们外,更多的人对应你的是曼庄、秧林和直蚌之类,什么蛮砖和莽枝,纯粹是不解其义的汉语地名。我到象明乡政府去寻找古茶园的调查材料,他们的表格上也没有这样的地名。而且,当我请他们按所谓的古茶山地名,来划分产茶的寨名时,他们也总是把蛮砖写成“曼庄”,把莽枝写成“曼枝”……而倚邦,只有称其为“唐腊倚邦”,也才会有“茶井”的傣意。   救命的稻草,一般都生长在神话和传说中。孔明没到过西双版纳,但同样作为官方文献的道光《普洱府志?古迹》云:“六茶山遗器,俱在城南境,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D(?E)于莽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镫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撒,因此名其山……”(易武是傣名,意为“美女蛇出没的地方”,没入此文献,代之以“曼撒”。)这就是我们赖以释解古六大茶山之名的铁证,有些虚飘,有些不敢认同。我不知道当年骑马从普洱府到六大茶山要走多少天,现在的公路上跑汽车,如果只到攸乐,顶多三个小时,不远。可为何坐在府中的刀笔吏也乐于听信传说呢?唯一的解释,此六山之名,的确是源于传说或刀笔吏们的傣语音译。      一      曼庄老寨一直都是蛮砖茶山的心脏,如果必须言及曼林,使之成为一对,那么它们则是蛮砖山侧卧于六茶山之怀中,自然垂下的一对汁液丰盈的乳房,哺育原土著居民,也哺育历代因军屯、商屯和民屯而来的汉人。当然,也顺便哺育了那些因人命案、负重债、逃荒、征战失散而亡命天涯的人。到此停顿和落地生根的人,一般都认为,这儿已是世界的尽头,鞭长莫及,最适宜于卸下行头和罪债,一切从头开始。他们学土著语,主动将装满汉文化的脑袋,伸到了竹竿做成的水龙头下面,从文化到习俗,都一概交给山规。经过几百上千年的洗礼,现在你到这样的地方去找古老的汉人后裔,谁都会向你眨白眼,他们能告诉你,他们的祖上来自四川、江西和湖广,以及云南境内的石屏和元江,但没人说他们是汉族,顶多,有人会说,他们是本人、香堂人和握牛人,更多的则直接告之你,他们是彝族或者基诺族。   只有在一些节庆和婚葬仪式中,这儿的人们才会暴露出汉人的身份。象明王先号古树茶庄的开创者王梓先老先生,是六茶山之上的著名手工茶人,他们家采六山古树茶菁所制的茶砖茶饼,在普洱茶的高端领域,享有崇高的声誉,国家领导人、省上的领导到西双版纳视察,都会到他家的小店啜饮一杯。现爱新觉罗家族的族长爱新觉罗毓?松石先生,亦会在茶人聚会上说:“王先号?我家的!”一脸的自豪。他之所以如此说,缘于王梓先老先生一生阅历茶山,保下了位于倚邦曼松的清朝御茶园的命脉,将八十余棵逃生于“破四旧”和“反封建”运动之斧或开荒大火的“皇家老茶树”或称“曼松贡茶树”,一一的以合同买断的方式,花了三万多人民币,留存了下来。这几十棵茶树的留存,留下的是普洱茶贡茶史的根,功德无量。正因为如此,在普洱茶江湖中,“王梓先”三个字,被一个广东人抢注,其家的茶庄只能叫“王先号”。   王梓先祖上来自陕西,其妻潘荣芬祖上来自四川,但现在他们的户口簿上,民族一栏,填的是彝族。其弟弟家的户口簿,填的则是基诺族。他们的祖上是军屯、民屯、商屯而来,还是因其它什么原因而来,他们都不知道了。但从他给我讲述的彝族人的婚葬仪式中,我发现了太多的汉族元素,并断定他们家的祖上也是汉族。   居住在除基诺山而外的“古六大茶山”上的人,很多都是彝族,象明乡,是“勐腊县象明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