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乳山琴书音乐文化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东乳山琴书音乐文化研究.doc

  山东乳山琴书音乐文化研究 摘 要: 作者运用民族志研究方法采集、记录、搜集了与乳山琴书有关的资料,通过整理、分析,将曾经在山东乳山地区流行、流传,并濒临消失、失传的乳山琴书艺术呈现出来,通过了解乳山琴书艺术的相关文化事项,从而更深刻理解这种特殊历史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的盲人艺术。   关键词: 乳山琴书 民族音乐 盲人调      一、 乳山琴书及传承人   本文调查研究的乳山琴书属于胶东大鼓的东路分支,始称盲人调或瞎子说书,创始人为清嘉庆年间邹县石元朗,创立石门后已传十 代,有近200年历史。最初是盲人走街串巷、求生糊口唱的小调,被称为瞎子唱、盲人调,所演唱的曲本包括《姜太公卖面》、《韩湘子讨封》等民间传说,他们 将节子板绑在左腿上,靠腿的颤动打板击节,自弹三弦演唱。后因袭用鼓书、三弦等与其它鼓书相同乐器伴奏,故称大鼓,流传何地就以何地命名。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东邻文登市,西毗海阳市,北接牟平,南濒黄海,是海阳、文登、牟平区域内民俗文化的兼容地,也是乳山琴书的发源 地。盲艺人祝承田系乳山市乳山口镇祝家庄人,其师傅是夏村镇战家匡村倪云堂,师公是乳山市午极镇李守凯,祖师爷是夏村镇李德衡。祝承田老人15岁时拜师学 习说书,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法,师傅教唱徒弟学习,一边学一边跟随师傅走街串巷、上山下坡巡回表演。1941牟海县成立后祝承田参加盲人抗日救国会, 冒生命危险演唱大鼓进行抗日救国宣传。1942年牟海县全部解放后,盲艺人才抛头露面,大规模组织发展,政府组织排练《中苏友好》、《苏联国土》等新曲 目。新中国成立后乳山市文化馆组织全县盲艺人学习、排练演出,并通过广播播放给乳山广大市民听,当时听盲人说书是大家饭后茶余的主要娱乐形式。1951 1952年祝承田老人曾参加十几位盲艺人组成的宣传组,在全县范围内巡回表演,1958年大跃进时住在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说唱表演,立下汗马功劳。以来,随着经济和现代媒体的发展,各种音乐的冲击,盲人调走向衰败,像祝承田这样的资深艺人也只是逢年过节,偶尔聚集起来,到经 济条件好的乡镇村落说说唱唱。   二、乳山琴书的音乐构成   1.演唱形式与伴奏乐器   乳山琴书主要是说和唱,通过说唱来交代故事,塑造人物,介绍环境,渲染气氛。特点是简便易行,一两个人,一两件乐器,甚至一人带着鼓和钢板, 不化妆,没有行头,走到哪里就说唱到哪里。除简单的一两人表演外,也可三四人、四五人或者七八个、更多人一起表演,几人乐器伴奏,几人连续不断轮流说唱。 乳山琴书的主要伴奏乐器是小圆鼓、日月板。日月板为胶东大鼓所独有,作为其形状设置与胶东大鼓艺人崇信天地人三皇有关,称为天皇在上(日板),地皇在 下(月板),人在当中。右手执槌,左手打板,鼓板声音清脆响亮,错落有致,鼓套子丰富、花样繁多。其余还有三弦、坠琴、洋琴、二胡、四胡、京胡等多种乐 器。   2.经典剧目及方言   乳山琴书的演唱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历史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五女兴唐》、《吴越春秋》、《紫金镯》、《双兰 记》、《梁山伯与祝英台》、《三上轿》等中长篇书目,也包括小段儿书《田秀英圆梦》、《刘伶醉酒》等,还包括一些民俗民间的小笑话、小故事,如《两个老婆 争老头》等。   乳山琴书用地道的乳山方言演唱。乳山地区的方言与威海烟台方言基本相同,由于这两个地区自秦以来长期属于登州府管辖的缘故,因此形成了具有独 特韵味的地方方言。如祝承田老人在演唱小笑话《两个老婆争老头》时是这样用乳山方言描述小老婆的:跳瓣儿(瓣读上声,并迅速儿化)白白的;葱俊儿 (葱读去声、俊读上声并迅速儿化)俊俏的意思。这样特色地道的乳山方言表演大鼓符合乳山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心理特点,使人们感到亲切自然、使人 们感到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娱乐、自己的艺术,甚至还能跟着哼唱一段,乐在其中,美不胜收。   3.唱腔及鼓板   乳山琴书属于板腔结构体,七声宫调式,主要板式有起腔、二板、平腔、落板等。另外有时还穿插[满洲迷]、[茉莉花]、[娃娃调]等曲牌演唱, 穿插京剧唱腔演唱者亦不少,所以也叫二黄大鼓。胶东大鼓有一整套唱腔鼓板结构,包括大鼓套、起声、甩腔、平板、花腔、悲调、快板、反调快板、数板、落 板、散板、烧纸调等。   三、乳山琴书的社会文化意义及保护、继承与发展   乳山琴书是乳山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她借鉴了乳山民歌、民间文学等民间艺术,采用地方方言表演,是乳山文化的缩影。旧社会为盲人职业,吃饭谋 生,走街串巷,抗日战争时期跟随共产党,宣传新政策,鼓舞抗战士气,影响巨大。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乳山琴书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舍,成为广大 人民消疲解闷的重要娱乐形式。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保护和发展,已经濒临消失的乳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