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2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docVIP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2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必修3第2单元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过着禄微位卑的潦倒生活,四十六岁时抑郁而死。 作品   《随师东》《有感二首》《富平少侯》《北齐二首》《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评价   晚唐诗人。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 (二)人物轶事 “厅中题诗”遭人嫉 在老友令狐楚去世后多年的某个重阳节,李商隐拜访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恰好令狐绹不在家。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感慨之余,就题了一首诗在令狐绹家的厅里:“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委婉地讽刺令狐绹忘记旧日的友情。令狐绹回来看到这首诗,既惭愧又惆怅,于是令人将这间厅锁起来,终生不开。后来又有人说,这首诗使令狐绹恼羞成怒,很想铲除题诗的墙壁,但由于这首诗里出现了他父亲的名字(“楚”),按照当时的习俗,他无法毁掉诗作,就只好锁上门不看。也因此更加嫉恨李商隐。 (一)背景链接 1.《锦瑟》 《锦瑟》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少年才俊,但无意之中被卷入了两党倾轧的旋涡,郁郁不得志,再未有过施展抱负的机会。因此不免终身抑郁,于是一切忧时忧国之心,自伤身世之慨,都寓托于幽微隐晦的诗篇里,造成了朦胧难解之特点。 2.《马嵬(其二)》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唐天宝年间爆发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行至马嵬坡,六军不进,玄宗赐死杨贵妃及其亲属,史称“马嵬之变”。 李商隐吟《马嵬》其一、其二两首诗,借古讽今,以唐明皇时期马嵬事件的藩镇之乱讥讽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 (二)常识整理 1.委婉含蓄的无题诗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大多以男女爱情为题材,意境缥缈,情思绵长、婉转,辞藻华丽,声调和美,回肠荡气。其诗大量运用隐晦的手法,主旨委婉含蓄,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李商隐的无题诗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穿。有的描写爱情相思,有的抒发身世感慨,有的寄寓政治含意,有的写朋友交往,有的写与歌伎来往。内容复杂,难以表达,诗中的意思不好明说,故而用“无题”。李商隐的无题诗特别是爱情诗最能够代表他深情缅邈、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2.古代诗歌中常用典故拾零 用典,就是借古事古语说今意,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古代诗歌中用典,能产生典雅的效果,增强作品的意蕴。在《锦瑟》《马嵬(其二)》中,诗人使用了很多典故。有了这些典故,诗歌也就更加含蓄蕴藉。但同时,典故的“密码性”也会给我们的阅读鉴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只有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一些了解,才能透过典故的本意理解用典后诗歌所表达的新含意。 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其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青鸾: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如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又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市南面,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被称为“相思子”,常被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在后面,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鸡黍”就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