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职业浮躁征”浅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者“职业浮躁征”浅析.doc

PAGE  PAGE 9 记者“职业浮躁征”浅析   深入采访第一线,关注最真实的社会,掌握第一手的采访材料,这应是记者工作的常态。但曾几何时,网来网去、电话采访、“剪刀+浆糊”式的拼抄式写作,成了一些记者工作的基本模式。   甚至还出现了少数“无专车不远行、不邀请不出门、无领导陪同不采访”的“贵族记者”,吃部委、泡会议、取材料的“白领记者”,“吃、拿”的“贪利记者”。有的记者即便下基层采访,也是隔山看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与生活若即若离,同百姓隔膜疏远。   现在记者开车的多了,骑车的、乘公交车的少了;买房的多了,同左邻右舍交流的少了;新闻热线开设多了,搞调查的少了;坐在办公室里“策划”新闻的多了,深入采访的少了……这是目前社会对一些记者生活状态的描述。   是什么导致一些记者不愿深入一线采访?是什么使得如今记者的采访作风日趋浮躁?记者为何患上”职业浮躁征”?      怕苦导致“脚板精神“缺失      新闻是跑出来的,所谓“脚板底下出新闻”:记者应该不辞辛劳深入一线基层,用双眼去观察最客观的现实,用嘴巴去询问事实的真相,用双耳去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但如今一些记者怕苦,他们不再用脚跑新闻,不愿深入基层跑新闻,而热衷于跑会议,跑庆典。   王充云:“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涉尤甚者观蛟龙”。许多记者都明白新闻是“六分跑,一分想,三分写”。为撰写2003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特稿《恩克里的旅程》,《洛杉矶时报》女记者纳扎里奥历时5个月,沿着偷渡客的路线穿越了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全境和墨西哥的13个省,趴在火车顶上和偷渡客一起躲避沿途的检查站、警察和专门袭击偷渡客的匪帮,3万多字的报道让人读来惊心动魄。过去一些老报人为了做深、做透一个选题,常常对一个新闻选题进行长达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深入的调查采访。上海一位过去跑农村的资深记者曾说,为了写好一篇报道,常常在农村一呆就是十几天,和农民们同吃同住。美国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梅尔文?门彻也认为:“记者生活于一个混乱无序、纷???复杂的世界里,然而,他们努力地通过进取心、机智、精力和智慧接近事实的真相,把他们的认识用所有人都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表达出来。”①   记者不愿用脚来跑新闻,导致了在新闻采写中,浮躁之气频现。一些记者滥竽充数凑新闻,随意掺水写新闻,道听途说造新闻,为抓眼球编新闻。由此采写的新闻大多停留在表面,缺少生活灵动、真实的一面。有时因为急于求成,甚至导致虚假新闻的出炉。新华社已故社长郭超人曾经说过一句话:记者笔下有财产百万,记者笔   下有人命关天。对此,我们应当谨记不忘!      “朝九晚无”族生活状态堪忧      记者的职业曾让人羡慕,但如今一些大学毕业生认为记者工作辛苦,“性价比低”,不愿意进入媒体工作,而高薪的外企、会计师事务所等成了他们的首选。   确实,记者工作很辛苦。“365天×24小时”,成了一些记者生活状态的写照。由于新闻工作特殊性,在不少新闻单位中,超时加班成为一种常态。一些记者常年处在紧张的状态中,一方面要抢新闻,另一方面又担心漏新闻。吃饭、睡觉没规律,连夜赶稿成常态。报社、线人的一个电话,随时需要记者从睡梦中、从休息状态中、从和亲朋好友的相聚中立刻转入工作状态。   记者的身心健康普遍不容乐观。据英才网一份对中国记者职业状态调查报告,大多数记者处于“亚健康”状态,并有相当一部分记者患有某种疾病。报告指出,由于记者的工作特性,73%的记者无法有规律饮食;88%的人有失眠情况,其中41%的人经常失眠;59%的记者经常感到浑身乏力;47%的记者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现象。调查还显示,35%的记者患有胃炎。   新闻业内有个说法,“铁打的媒体,流水的记者”,记者换新面孔的频率之高、速度之快,仅次于搞传销和卖保险的。为了保证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很多报社人员更新很快。在有的媒体中,记者每年有10%的淘汰率。一些媒体和记者实行了“一年一签”的聘任制度,这让很多记者对单位缺乏归属感。   紧张的工作状态、没有规律的生活现状令身体健康状况不断“亮红灯”,再加上有些记者并没有相对固定的福利保险,如此境遇,很难让记者摈弃浮躁而进行客观、公正、深入的新闻采访。   除了记者个人的因素外,目前媒体所推行的一些薪酬政策,媒体所处于的激烈竞争的新格局时代,媒体所面对的社会各界的危机公关,都如同一双双无形的手,让记者的心态日趋浮躁。   现行薪酬制度逼出“文字民工”如今国内大多数记者的收入模式都是“底薪+稿费”,记者收入的70%以上来自其所采写稿件的稿费。管   理者对记者进行考核的初衷本是为推进多劳多得,但从国内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几大城市媒体工作者的收入来看,如果完成工作指标,记者们的收入并不高。很多媒体大多只以发稿量来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