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说汉语与民族文化心理.doc
PAGE PAGE 5 简说汉语与民族文化心理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不同民族的语言记录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它对促进汉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整个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汉语又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汉民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汉语的发展,同时,汉语又影响着汉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传播。在实际汉语教育、教学研究中,我们通过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语运用、汉字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汉语所负载的文化涵义以及汉民族的文化心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认识汉语与汉民族文化的关系。 一、亲属称谓与汉民族的家族意识 称谓是人类社会语言文化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反映了世界各族人民不同的文化性征。汉语中,亲属称谓是相当庞杂的,常用的称谓即达二十多个,加上堂亲表亲,其复杂程度是其他民族语言难以比拟的。汉语中的称谓有辈分、远近、男女、长幼之分,有父系、母系之别,这一特有的现象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宗法制度、人文情怀、家族观念,从中既可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也可窥见森严的等级。 比较是分析语言特征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对比与分析中描述不同语言的特征。为了更清晰地认识汉语称谓的特点,我们以大家较为熟悉的英语作为参照对象,在对比中分析汉语的独特性征。 Brother:兄、弟 Sister:姐、妹 Uncle:伯父、叔父、舅父、姑夫、姨夫 Aunt:伯母、婶母、舅母、姑母、姨母 Niece:侄女、甥女 Nephew:侄子、外甥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英语的uncle、aunt、niece、nephew只是在性别上加以区分,至于父系、母系则没有严格的区分,是模糊的,但是汉语却做了细致的划分,既有父系称谓,也有母系称谓;brother、sister也只是性别区分,没有长幼的划分,但是在汉语中却有着长幼的区别。在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和家族观念中,父系的血缘关系要重于母系的血缘关系,兄弟的配偶要重于姐妹的配偶,年长的要重于年幼的。汉语中的表亲区分得特别清楚,用一个“表”字来说明母系的血缘关系,以达到同父系区别的目的,例如表哥、表姐、表姑、表妹、表侄、表姨等。这种宗法观念与家族意识直接影响到人际交往,从而在人们的心中形成一种等级观念,无论是婚礼、葬礼(丧服的“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就是这种观念的反映),还是一个人犯罪株连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都是按照亲属的等级来处理的。称谓中也存在着长幼尊卑观念,“父母”、“公婆”、“夫妇”、“兄妹”正是男尊女卑的一种体现。 汉语中的称谓同时也反映了一种人文情怀,体现出了浓厚的亲情。在古代,国家就是一个大家庭,皇帝是百姓的万岁爷,皇帝也把国家看作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习惯上说“家天下”,现在有“姐妹城市”、“兄弟单位”、“难兄难弟”等说法,这些说明了大家是一家人,双双都把对方看作是自家人,亲如兄弟姐妹,情同手足,其本质是家族观念的延伸和扩大。又如口头常说的“哥们”、“爷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这些称谓没有等级,没有歧视,只有温情,使被称呼的人感到了尊敬、喜爱、亲切,密切了相互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与欧美国家的冷漠人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斯特劳斯说:“构成亲属关系系统的不是个人或个人间的血缘、血统等客观联系,而是人的意识,这种系统像音位系统一样,只是一种任意的表达系统。”汉语的亲属称谓表达系统,反映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 二、词语运用与汉民族的中庸思想 汉语中的有大量表现中庸思想的词汇: 不大不小、不前不后、不胖不瘦、不偏不倚、不快不慢、不文不火、不上不下、不今不古、不日不月、不死不活、不生不灭、不荤不素 俗语也说“树大招风”、“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这些都反映了汉民族的处事心理,永远避开风头浪尖,既不在前,也不在后。正如谚语所说:“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作中游。”体现了一种明哲保身的思想。古人认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人们首先考虑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尽力保持中立,谁也不得罪。语法也是如此,我们习惯于说“他不瘦”而不是说“他胖”,习惯于说“不太客气”而不说“太不客气”,这种否定的句式本质上是对极端的否定,也是中庸的体现,目的是在说与被说之间保持均衡。 汉语的修辞手法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庸的思想。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修辞现象之一,上下两句,两两相对:不用春秋颇改火,何劳昏暮再求人;莫怨风云多不测,何愁水火太无情;举杯邀明月,和曲舞春风。这样的相对实质上也是一种均衡。另外像回文、排比等也是如此。例如: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山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