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辅三合一教师专业成长研习.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训辅三合一教师专业成长研习

PAGE  PAGE 7 教訓輔三合一系列研習之四講義 教育思潮與作為 主講人:王校長 東醮 宋儒教育思想: 一、胡瑗 重學校,視學校為教化之本: 學校為培養人才的基地。 夙夜勤瘁二十餘年,專切學校,始於蘇湖,終於太學,出其門者,無慮數千人。 教育方針明體達用: 學校培養之人才: 明確「君臣、父子、仁義、禮樂之序」,深識封建道德之大體。 掌握經邦治世之實際本領。 大力提倡實學: 以學習經義和時務為主體。 以儒經為主要教材。 學習方法: 深入探索先賢修經的「精義」,反對背誦章句。 明經之後,培養「六德」、「六行」。努力精通治民、講武、理財、堰水等實際技能。課餘開展習射,投壺,歌詩,奏樂等活動,增進身心健康。 教師要言行而身化之: 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雖盛暑必公服坐堂上,嚴師弟子之禮」。 視諸生如子弟,身教培養學生「仁」德。 教學方法: 各因其所好,類聚而別居之把學生分成「經義」、「治事」。 強調理論聯繫實際。採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法。 注重社會考察,只有廣見博識,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二、張載 (一)教育目的-立人之性,充其德性 1、人之性為「天地之性」和「氣質之性」。 2、「氣質惡者,學即能移」,人人愛教育,從而改造惡性,「善反之」而使「天地之性存焉」,立盡善盡美的人性。 3、人的智和愚,大部受後天教育影響,不斷地受教育,不斷地鑽研萬事萬物的義理,即可由愚「充其德性而為上智」,反之則會「安於見聞」而成為下愚。 4、「天資美、不足以為功,惟矯惡為善,矯惰為勤,方是為功」教育的作用正是這種「矯」的功夫。 5、不教不學,安於天資,執於見聞,則智愚善惡必不能移。 (二)教學基本內容-習禮 1.「凡未成性,須以禮持之,能守禮,已不畔道矣。」教學在「每告以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   2.學生要用心學習儒家六經,而又要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論、孟為法,尤其論語、孟子二書。   3.「動作皆中禮,則氣質自然全好」。 (三)教學方法   1.掌握數材難易,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了解學生的才能和志趣,因材施教,因勢利導。   3.「教人至難,必盡人之材,乃不誤人」,盡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其可,乘其間而施之」。   4.引導學生立定學習志向,乃教學成功要素,「有志於學者,都更不論氣之美惡,只看志如何」,除外更須力戒自滿和虛榮,「人多是恥問人,假使今日問於人,明日勝於人,有何不可」。   5.要博學、精思、多疑、熟讀成誦,以利分析比較和思考。 三、朱熹 (一)教育目的   1.明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富而不教,則近於禽獸,故必立學校,明禮義而敬之」。   3.廣施教育,使人盡去其氣質之偏,物欲之蔽,而復其天命之性,才能使「天下國家所以治日常多,而亂日常少也。」 (二)教學內容   1.「只是要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學者學此而已」。   2.小子之學-八至十五歲,小學階段。主要「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   3.大學階段-十五歲以後。主要是鑽研「六經」,讀徹之後,還要讀史,「先讀史記,次看左傳,次看通鑑,有餘力則看全史」。 (三)教學方法 1.肯定教學有規律可循: (1)教師必須注意學生的知識和心理特點。「各因其所長而教之者也」(因材施教)(因時施教) (2)留給學生思考的餘地。(啓發、發現) (3)善於掌握教育的火候。 2.指導學生具有效的學習方法: (1)「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則又在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 (2)「未得乎前,則不敢求其後,未通乎此,則不敢去乎彼。」 (3)熟讀之後,不先立論,不帶成見。「緩緩精思其中義理」、「傳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不可貪多求快而不精思。 (4)力戒驕、吝、永不自滿自恃、溫故擺脫舊見,「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 (5)「不可只專就紙上求理義,須反求就自家身上推究」。 (6)讀書是廣集百家之說,進行比較,遇文義不一,眾說紛雜時,如能認真比較分析,往往能有較大收穫。「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 四、陸九淵 (一)教育目的 1.非為國為民,乃在「教人做個人」。 2.「今所學果為何事?人生天地問,為人當盡人道,學者所學,學為人而已,非有為也。」 3.盡人道只是存心、養心、求放心而已。 4.教人修其惻隱之心、善惡之心、是非之心、辭讓之心。 5.「若能盡我之心,便與天同,為學只是理會此」由此而成為君子賢人。 (二)教育的作用 1.協助學者內心自省,自我修養。 2.人心本善,但皆有心蔽,凡人蔽於物欲,賢人蔽於意見。 (三)教學方法 1.批評朱熹是顛弄經語,乃「浮論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