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苏教版).docVIP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苏教版).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苏教版)

PAGE  PAGE 5 七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答案1.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考场严禁考生作弊”,“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位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 A.社会生活离不开公共的准则   B.良好的秩序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洛阳市三名初中学生在金某违法经营的电脑游戏厅玩游戏机时,因欠费2.5元,与金某发生口角后,被金某打死。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死刑。据此回答2~4题。 2.案例中金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 A.一般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3.这一案例告诉我们(   ) ①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应受到法律特殊保护 ③我国刑罚惩治犯罪,保护人民 ④未成年人要依法学会自我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由于一些内容极不健康的卡通连环画及无证非法经营的网吧正毒害着一些中学生,某市教育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采取措施,封杀卡通、电子“海洛因”。该市教育局的措施贯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   ) A.学校保护  B.家庭保护  C.社会保护  D.司法保护 5.“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主要揭示的道理是(   ) A.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C.小错必铸成大错,违法必走向犯罪   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不一定违法 6.“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下列对其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应该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②做任何事都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③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 ④人们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许多事实告诉我们,面对歹徒行凶,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   ) ①设法稳住歹徒 ②记住歹徒的相貌 ③了解歹徒去向 ④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2011年 5 月 28 日,我市某中学初一年级开展“思灾难学应对之道 重细节立安全之校”的主题活动,活动首先是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疏散演练。这警示我们( ) ①青少年学生要提高防范和自救意识 ②这一活动能杜绝一切对未成年人的伤害 ③社会、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④学生要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初中生何某不顾学校规定,在学校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打碎了教学楼的落地玻璃,第二天,又故意破坏街头磁卡电话。对何某的行为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何某前后两种行为均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 ②何某在教学大楼过道内踢球违反学校纪律,应受批评 ③何某故意损坏磁卡电话属于违法行为,应受治安管理处罚 ④违纪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容易发展成为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骑车闯红灯的行为属于                  (  ) A.扰乱公共秩序方面的行为  B.破坏公共安全方面的行为 C.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方面的行为      D.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 11.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   ) A.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B.惩罚与教育并重 C.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D.与成年人同等对待 12.“棍棒底下出状元”,这种教育方式(   ) A.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B.体现了教育者高度的责任感 C.是人类教育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D.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 13.社会公共生活如果没有秩序,就会出现 ( ) ①交通事故大量发生 ②学校无法正常上课 ③工厂无法正常生产 ④社会陷入混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以下关于社会公共秩序说法正确的有 ( ) ①社会公共秩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②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 ③公共秩序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基础④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A.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