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医学-大骨节病PPT
授课老师:张宝军
Email:zhangbaoj04@163.com
手机号码:内容提示; 定义、病种与分类
流行特征及判断标准
防治策略;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定义;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地球表面的区域性差异(如地壳表面元素分布的不均一性,局部地区的气候差别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控制着世界各地区人类、动物和植物的发展。如果这种区域性的差异超出了人类和其他生物所能适应的范围所发生的这一类疾病,统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内涵变化);具体病种;类别划分;流行特征
明显的地区性分布特点
与环境中的化学元素种类或生物因素及其水平有关 ;三个判断标准
① 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
疾病的发生与某种化学元素或生物因素之间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
上述相关性可以用现代医学理论加以解释。;防控措施
(一)组织措施
1. 建立健全专业队伍和防治网络
2. 开展经常性疾病调查监测
;(二)技术措施
1. 限制摄入
对于环境中元素水平过高所致的中毒性疾病,其主要技术措施是减少、控制有机体的摄入量。如地方性氟中毒或地方性砷中毒。
2. 适量补充
对于环境中元素水平过低所致的缺乏性疾病,其主要措施是增加有机体的摄入量,从而满足其生理需要。如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等。;主要内容;什么是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地方性骨关节病,它主要以关节软骨、骺软骨和骺板软骨变性坏死为基本病变特征,多发生于青少年时期,且一旦罹患致残率极高。
; 国际上称之为“乌洛夫病”或“卡辛-贝克病”。 我国最早的记载见于1908年的《长白山江岗志略》。1934年,张凤书首先论证了发生于我国东北的大骨节病(形象地称为“柳拐子病”)和KBD是同一种病。
;15;实拍照片;大骨节病的症状、体征、X线征
体征、症状包括:轻者四肢关节增粗、变形、运动障碍和疼痛;重者短指(趾)、短肢畸形、肌肉萎缩、身体矮小畸形,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X线异常可从手部X线片集中表现出来,主要是骨端、干骺端、骨骺和腕骨4个部位的硬化、断裂、增生和变形。;18;大骨节病的时空变化;(1990年以前);(2010年绘制);1990-2006年全国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 ;青藏高原大骨节病县分布示意图 ;1990-2006年青藏高原大骨节病国家监测点X线检出率(%) ;;地质特征; 根据面积比例大于3%的主要地貌类型:丘陵、平原和低河漫滩、山地分别占总病区面积的5.87%、9.64%和48.73%(60%以上属于中低山地)。从大的地貌类型来看,低海拔区域和高海拔区域属于两种不同的大骨节病类型,处于两者之间的则是另外一种大骨节病类型。; 我国大骨节病主要分布于年降水量为200~800mm和年平均气温在-4~12℃之间的区域,邻近区域大骨节病多呈灶状分布。从大骨节病区的空间分布来看,干湿过渡地带是大骨节病的集中分布区域,且越靠近这一区域,大骨节病的分布面积越大。; 根据面积比例大于3%的主要土壤类型:大骨节病区土壤类型主要以淋溶、半淋溶土(黄色)为主,且分布范围相当普遍;高山土(蓝色)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西藏和川西北地区;初育土纲的黄绵土(红色)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潜育暗色草甸土(绿色)多散布于东北地区。 ; 大骨节病区面积比例大于3%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农业植被(黄色) 、灌丛植被(绿色) 、森林植被(红色) 、草原草甸植被(蓝色)和寒漠植被(紫色)五类,其面积比例依次为14.95% 、14.12%、13.86%、12.85%和3.56%。; 森林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及牧业区大骨节病平均临床患病率依次为27.58%、18.79%和9.38%,重病村比例依次为88.24%、49.35%和0.00%。可见,从农区到牧区病情呈逐步减弱的趋势。;人文地理环境特征;33; 据统计,我国大骨节病区和贫困区分布面积分别为188.17×104km2和367.81×104km2,两者之间重叠面积为93.45×104km2。青藏高原高寒贫困区面积最大(137.15×104km2),分别占我国大骨节病区和贫困区总面积的72.89%和37.29%,“贫困交加”形势严重。因此,发展地方经济、消除贫困将从区域尺度上为大骨节病的综合防控提供重要的思路。 ;大骨节病的病因假说;36;粮食真菌毒素学说:1940年代由原苏联学者提出,1960年后杨建伯检出镰刀菌产生的T-2毒素。
饮水中有机物中毒学说:前苏联和日本曾经流行,目前几乎被否定。;硒(selenium或Se)是一种稀少的非金属元素,由瑞典的Berzelius从硫酸厂铅室底部的粘物质中制得(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