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版 绪论与蛋白质
绪 论Introduction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命活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代谢转变及其调节规律, 基因和细胞的信息传递规律等, 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一门科学。
Biochemistry is the science concerned with the various molecules that occur in living cells and organisms and with their chemical reactions.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研究所有的生命形式,人体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称为医学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生物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化学的前沿。
第一节 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现代生物化学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1770年舍勒从酒石里分离出酒石酸,还分析了苹果酸等。
1877年霍佩—赛勒(Hoppe-Seyler,德国)首次提出“Biochemie”这个名词,1903年德国Neuberg(纽伯格)提出了英文“Biochemistry”。
他首创蛋白质(proteids)一词,1838年荷兰化学家Mulder用英文proteins 表示 。
他的学生Albrecht Kossel从脓细胞核分离出腺嘌呤、胸腺嘧碇、胸腺核苷酸,获19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Hoppe-Seyler, Felix
Freyburg/Unstrut26.12.1825Wasserburg, Germany10.08.1895
M.D., 1851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大约从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主要完成了各种生物体化学组成的分析研究。
发现了生物体主要由糖、脂、蛋白质和核酸四大类有机物质组成。
发现了人类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
在酶学方面,酶结晶获得成功 。
二、动态生物化学阶段
大约从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此阶段对各种化学物质的代谢途径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中主要的有:
Franz Knoop研究脂肪氧化,提出脂酸β-氧化途径。
1932年,英国科学家Krebs 建立了尿素合成的鸟氨酸循环
1937年,Krebs又提出了三羧酸循环的基本代谢途径;
1940年,德国科学家Embden和Meyerhof提出了糖酵解代谢途径。
Hans Adolf Krebs(1900-1981), German-born British biochemist
1953 Nobel Laureate in Medicine
for his discovery of the Citric Acid (Krebs) Cycle.
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从1953年至今。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为标志,生物化学的发展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工作就是探讨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1953年James Watson(美国)和Francis Crick(英国)建立DNA双螺旋模型,开始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动。
1970年以后,分子生物学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不断扩展,逆转录酶被发现,DNA序列测定方法的建立,具有酶活性RNA的发现,转基因动物、基因重组技术、基因治疗等的运用。
中国生物化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福林(Folin)与吴宪于1919-1922年首次用比色定量方法测定血糖等。
吴宪回国后1924-1942年担任私立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兼生物化学系主任,完成了蛋白质变性理论。在生物化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任邦哲:密西根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在我校于1924成立生物化学教研室,中国异常Hb研究的创始人 。
我国近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创始人吴宪博士一家:
吴宪(前排右),中国近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创始人。严彩韵(前排左),吴宪夫人,中国最早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女学者。长子吴瑞博士(左二)是国际知名的分子生物学家,兼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和北京大学生物系兼职教授,协助国内建立了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次子吴应博士(右二)是化学家。长女吴婉先和次女吴婉莲均为理学硕士。三女吴婉明博士是放射科专家。(图片来源:吴瑞)
我国在生化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
1965年邹承鲁等结晶牛胰岛素并人工合成,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人工合成。
猪胰岛素X射线晶体0.25nm及0.18nm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生物大分子的X射线晶体结构分子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1981年又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