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兰花在园林中的应用.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玉兰花在园林中的应用

PAGE \* MERGEFORMAT7 论玉兰花在园林中的应用 摘要 玉兰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爱,无论是古典园林,还是现代园林都广用玉兰进行植物造景。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总结工作,重点从花文化的渊源与表现形式、美学价值及园林应用3个方面对我国传统名花—玉兰的文化传统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我们加深了解这一重要园林花木所包蕴的精神内涵,及推动其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下理论基础。玉兰(Magnoliadenudata),是木兰科(Magnoliacea)木兰属(Magnolia)代表植物,株型优雅,花朵美丽,芳香宜人,叶、果亦形态优美而独特,是我国重要的多用途观赏树木之一,加之其较强的抗性、广泛的地域分布,在我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绿化建设中均被广泛应用,并在长久的历史积淀过程中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兰花文化。 关键词:玉兰;花文化;美学价值 一、玉兰的花文化渊源与表现形式 (一)玉兰的栽培起源 玉兰,古又称木兰、辛夷、望春花“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因其拟花蕾形大如笔头,故又有“木笔”之别称。作为早春观花落叶乔木,玉兰从树姿到花形皆美,其结蕾于冬,不叶而放花于春,盛花若雪涛落玉,莹洁清香,蔚为奇观,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玉兰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已长达2500年之久。据南朝梁国任的《述异记》记载“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在南郊庐山,现尚有多株野生植株。另根据傅大立的考证结果,即“长江两岸或长江以南栽培的辛夷植物多为玉兰(类)树种”,那么此处所说“用构宫殿”和刻之“为舟”的“木兰”,是我国关于古代栽植玉兰的最早记载。伟大诗人屈原的词赋作品中也多次出现关于“木兰”的表述“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离骚》)“桂兮兰,斫冰兮积雪”《(九歌·湘君》)“桂栋兮兰,辛夷楣兮药房”《(九歌·湘夫人》)。古诗中的“木兰”究竟是白玉兰,抑或紫玉兰等其他木兰科植物,难以判断,古人因其花形相似,花期相近,常统称为木兰。这里以木兰而制的“兰”(即兰舟)和“兰(即椽子),应为乔木所制,紫玉兰为大灌木,玉兰为乔木,又因屈原身居楚地,据此推断。这里的“木兰”同样极有可能为今天所指的玉兰。“兰”经流传意化而成“兰舟”的美称,并被后世文学作品大量引用,用于喻指言及之人与物的品德高贵清雅、超凡脱俗。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便于长安(今西安)骊山以举国之力营建阿房宫(始建于公元前212年)和上林苑,宫苑中广植美花佳木,所引花木中即包括玉兰。秦人宗敏求《长安志》中有云“阿房宫以木兰为梁,以磁石为门。”阿房宫所处历史年代与吴王阖闾的春秋末期和屈原的战国时期相去不远,其中“为梁”的木兰同样可能为木兰科的玉兰。此外,我国考古工作者也自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辛夷”,经鉴定为用作香料和药物的玉兰花蕾。这说明早在2100年前的汉代,已将玉兰的花蕾作为官宦陪葬品,这一发现可为前述推论的佐证和线索。 (二)玉兰的得名 明代以前,尚未见以“玉兰”作为名称之用,玉兰和其他几种木兰科植物均混称为“木兰”。李贤《大明一统志》中有“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松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的记载,这是我国文献中首次使用“玉兰”之名。明人王象晋的《群芳谱》所述“玉兰花九瓣,色白微碧,香味似兰,故名。丛生一干一花,皆着木末,绝无柔条。花落从蒂中抽叶,特异他花。”书中根据玉兰的花瓣数和花色将之与其他木兰科植物进行了朴素的区分,并重点对玉兰之得名因由及其生物学习性、植株形态特征等均做了详细描述,对今天玉兰及其他木兰科植物的研究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又如明人王世懋《学圃余疏》有云“玉兰早于辛夷,故宋人名以迎春。”这表明,自此(明代)之后,我国人民便逐渐将木兰和玉兰加以区分表述了。而清人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则对这种区分做了进一步的细化“辛夷即木笔花,玉兰即迎春。余观木笔、迎春,自是两种:木笔色紫,迎春色白;木笔丛生,二月方开,迎春树高,立春已开。”这表明此时期人们对玉兰的区分与表述已更加明晰。 (三)玉兰花文化的表现形式 自隋唐后,玉兰已被视为名贵花木而广泛地人工栽培于园林或庭院中,唐宋各代以至清末众多名家关于玉兰的描写或借以抒情的诗文极多。在这一演进历程中,玉兰的花文化逐渐形成、发展并成为中国花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与众多的名花文化传承载体相似,玉兰花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民俗: 由于玉兰花文化与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而也深深融入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之中。起源于我国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与二十四节气相对应,是中华花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其中“立春”节气之第三候的代表花信风是“白玉兰仙子”望春花,因此我国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