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国家文化习俗知识讲座.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英美国家文化习俗知识讲座

 PAGE \* MERGEFORMAT 7 英美国家文化习俗知识讲座 纪春玲 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各领域之间都在不断地学习与交流,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下,语言全球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英语几乎成为了大多数非英语国家的第一外语。文化习俗是个范围广泛、内容复杂的题目,涉及人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方方面面。下面我以杂谈的形式,就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作一粗浅概述。 初学英语时,每个月都感觉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每个学期都切实掌握了新的内容。然而进入大学、进入社会后,英语学习越久却再难有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买再多的单词书、语法书来看也只能帮助我们通过考试,而对提高我们实际的英语应用水平起不到什么作用。更糟糕的是,我们对英语的热情,也渐渐被这种挫败和迷茫磨灭。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缺乏英语???语感,没有英语的语言环境,不熟悉英语的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而这三个原因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英语思维逻辑和文化背景的不熟悉”。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轨迹。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思维习惯和思维特点也必然存在着差异,而思维方式的差异也造成了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若想精通一门语言,没有对其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恐怕永远难登大雅之堂。文化背景的不同,会导致不同国家的人对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展开的联想也不尽相同,由此也就产生这样那样的误解。例如“老”与“old”,中国人历来有“尊老敬的传统美德,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姜还是老的辣”正是对这一点最好的体现。然而西方国家却极少有人愿意用“old”来形容自己,在他们看来,“old”不仅表示年龄老,更表示能力不济。类似的还有,教师刚上完课在走廊上相遇,中国人可能互相会说“早上好,辛苦你了”等问候,但如果你对欧美教师说“Good morning, you must be tired after theclass.”,他们会觉得你是怀疑其能力不济,连上一堂课都会觉得累。这就是中西文化背景和思维意识的差异。因此,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不仅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还要注意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英语学习者如果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必将难以适应深入沟通和交流的需要。 美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欧洲文化的延伸,因为美国人的语言、她的人口构成,以及她的立国精神都源于欧洲。另一方面,美国文化又与欧洲不同,因为欧洲移民在北美大陆上驱赶走印第安人后,在一片荒芜旷野之地创造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灿烂文明。所以,在谈论美国文化习俗与社交礼义时,既要顾及欧美文化的相同性,又要注意两者的相异性。   宽容性。   美国是个移民之国,它的祖先来自于全球各地。人们移居美国时,不仅仅在地理位置上挪动一下,而且还把他们所在国的评议和风俗习惯带到了新的居住地。因为杂,人们各自的差异十分突出;因为差异十分普遍,人们就不特别注重统一性。久而久之,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形成了较高程度的宽容性(tolerance),对异质文化和不同评议持容忍、可接受的态度。在这一点上,美国社会里可行的习俗要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来得宽泛。   从政治上讲,这种宽容性表现在对自由的追求和对自由权利的维护。从宗教上说,它体现在不同信仰的和谐共存。从生活范围上看,它显现在不同和族、不同族裔社区的平安相处。一言以蔽之,在美国,每个人基本上可以任意选择不同的观念、信仰、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持自己的习俗和仪。譬如,犹太人可以庆祝他们的宗教节日,而基督教徒则能够他们的圣诞节和复活节。再譬如,美国华人可以在唐人街用华语生活和工作;同样的道理,越南考试大移民能够在他们的“小西贡”按越南的方式经营业务,从事各种活动。   美国人的容忍性,除了上面的美国是个移民国这个因素以外,还与美国人的频繁迁徙有关。众所周知,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她的西部开发史。那时,美国拓荒者或徒步跋涉,或骑马坐车,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哪里有机遇,就往那里移居。频繁的迁移和不断地更换居处使人们始终处于“流动”状态,对暂面临的种种不同现象更易于宽容和接受。此外,经常迁移还能够帮助人们扩大眼界,知多识广,对不同的习俗持同情、理解的,并逐渐形成多样性胜于单一性的开放性观念。   由于美国人的宽容性较强,所以美国人很少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人身上,它与中国孔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十分酷似。譬如说,丈夫可能是个共和党人,但他决不能逼迫他那拥护民主党的妻子改变政治立场。同理,母亲也许是个天主教徒,但她决不能强迫她那已皈依成穆斯林教徒的儿子改变宗教信仰。在日常生活习惯和平时事务处理中,这种宽容精神更是屡见不鲜,司空见惯。   不拘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