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分析.doc
PAGE
PAGE 6
高校大学生受骗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我校大学生被骗案例进行分析,试图探求大学生在遇到受骗时应该如何识破不法分子的伎俩,达到自我保护。分析大学生受骗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受骗案例 受骗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2-0160-02
一、案例简介
张三(化名)是我校2013级女学生,做兼职时认识了自称为某高校大四学生的杨洁和其另外一名同伙。2015年5月31日,杨洁以钱包等随身物品丢失为由,向张三借款300元钱。张三觉得大家边上学边打工都不容易,便毫不犹豫地将钱借给了杨洁。2015年6月1日,杨洁又以老家同学被打住院为由,向张三借款500元,并且让张三将钱打入其银行卡中。张三说打到卡上不安全,让其到学校来取。张三舍友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说杨洁有可能是骗子,让张三不要将钱借给杨洁。之后,在舍友陪同下,几人到餐厅的自动取款机前取钱。张三以忘了带银行卡为由拖延时间,然后给我打电话。我和另外一位辅导员赶到餐厅,问清事情经过后,质问杨洁是不是某大学的,并说现在就可以给某大学打电话,确认其信息,杨洁一言不发。这时,我们给保卫处打电话,保卫处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询问后,欲将他们带到保卫处办公室。杨洁及其同伙极不配合调查。保卫处长同志便报警。警察同志赶到后,问到他们是哪里的,杨洁这时说他们是另外一所大学的,警察同志又问其住址,杨浩说住北郊。警察同志这时声音变得更加严厉,问他们到底是哪里的,他们最终才承认并不是学生,是以学生兼职的身份做掩护,认识在校大学生,然后进行诈骗。后经核实,他们都是社会三无人员,其中杨洁真名叫杨浩,他们的行为已构成诈骗。
二、案例分析处理
首先,我接到学生电话后,告诉学生要冷静,一定要控制好局面。同时,我和另外一名辅导员立刻赶往现场。我们询问时,杨洁(假名)说自己是西北政法大学的大四学生,其他信息一字不肯透漏。这时,我们已经感觉到事情不对劲,便继续稳住局面,并且向保卫处、学工部、系领导进行汇报,等有关部门人员赶往现场后,我们协助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事件处理工作。
接着,我们继续询问。在询问过程中,对方极不配合调查工作。在场的同学有些骚动,有些说“搜身”,还有的说“打”。这时,我们必须控制好局面,首先要防止围观同学们做出过激行为,由有理变成无理;其次必须控制好嫌疑人,防止其趁乱逃跑,静等相关人员赶到后妥善处理。
然后,在警察和相关人员处理事件时,我们如实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协助相关人员调查处理事情。
最后,我们辅导员是协调学生、家庭、学校相关工作人员、社会成员的纽带,要起好桥梁、调节、疏导作用。
三、案例思考和工作建议
(一)案例思考
1.大学生受骗案件的案发原因:
(1)思想单纯,轻信偏信: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由学校向社会实践化的转型期,有强烈的社会交往意愿,乐于帮助他人,但同时缺乏社会阅历,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常常在未辨别真伪的情况下轻信偏信,直到上当受骗后还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
(2)疏于防范,感情用事: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庭,与外界社会接触机会较少。大学生又乐于助人,防范意识较弱。犯罪分子恰恰抓住大学生的这种心理拉关系、套近乎,接近学生,骗走钱财。
2.诈骗大学生案件的作案手段:
(1)伪装身份,直接骗财:诈骗分子冒充在校大学生、亲朋好友、个别有身份地位的领导,接近大学生,先是获得大学生的初步信任,然后编造各种理由,直接从大学生那里骗钱。曾经有一位同学就被骗子以这样的手段骗走了自己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共计九千多元。
(2)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有些大学生对某些产品并不了解,犯罪分子就以质次价低的商品冒充质优价高的商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就如在社会上常用的假币、假古董、假外汇等方式,俗称“做笼子”。
(3)骗取信任,伺机盗抢:犯罪分子利用大学生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特点,冒充朋友、亲戚等身份,骗得大学生的认可后进入宿舍,趁同学们放松警惕,盗取学生们的财物。这种诈骗的手段俗称“引狼入室”。
(4)招聘为名,骗钱为实: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竞争残酷。犯罪分子抓住大学生希望尽早适应社会、提高工作能力的心理,骗取学生的中介费、报名费及录用押金等。
(5)制造事端,趁机骗抢:诈骗分子数人结成诈骗团伙,分工协作。如由一部分人故意挑起事端,制造矛盾,编造理由,骗取大学生钱财;更有甚者,趁同学们不注意,直接偷取大学生随身携带物品。这种作案手段俗称“撞猴子”“踩盘子”。
(6)投其所向,引诱上钩: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