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陶瓷“婴戏图”的演变与启示.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婴戏图”的演变与启示.doc

PAGE  PAGE 6 陶瓷“婴戏图”的演变与启示   《婴戏图》是陶瓷装饰中常见的传统题材,有着深刻的社会形态和思想文化的背景。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本文对陶瓷婴戏图纹饰在历朝历代的演变作概要的阐述,并探讨婴戏图在当今时代的创新以及新的发展趋势带来的启示。   一、婴戏图所蕴含的意义   陶瓷是文化艺术的载体。任何一种器型、任何一种纹饰,都有着其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时代背景,有着其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民族文化的内涵。“婴戏”即婴孩游戏的简称,据《辞海》条目解释“幼儿,女称婴,男为孩”。婴戏图,也称婴戏纹,是以孩童玩乐、游戏为题材,描绘儿童生活场景的画作,它从属于人物画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婴戏图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属于较小的题材。它在中国历史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隋唐形成、宋代成为独立的画科、元明清时期达到辉煌。《婴戏图》衍生的理论依据,就是老庄哲学中的“载营魂拍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触婴儿乎”,“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在道家看来,婴儿最是纯真朴实、无思无慎,少私寡欲,是人与自然最能和谐统一的象征,是“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代表。中国人力求理智与情感、放达与约束的平衡,要求谦逊克己,体验平淡而深沉的快慰,将宁静自然、返朴归真、自我超脱看成是最佳心理,将整体统一对局部矛盾的超越,有限人生对无限时空的超越,看作是回归自然的和谐。这就是老子宣扬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婴儿就是道家和谐理论中的指代标准。所以隋唐以后《婴戏图》不仅有帛画纸幅,也频频展示在陶瓷绘画中,成为陶瓷装饰中常见的纹饰之一。   二、婴戏图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演变   (1)、婴戏图的萌芽-唐五代时期   在历代瓷器上以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为装饰纹饰,称为“婴戏图”或“婴戏纹”。此种纹样在历代各窑场,作为一种陶瓷装饰纹,经常装饰在瓶、罐、盘、碗等各种类型器物上。据专家考证,在陶瓷上使用婴戏图做装饰纹样,最???出现是在唐代长沙铜官窑。在出土的一件残破瓷壶,注子的流下用褐彩绘出肩负莲枝、手挽飘带的胖娃,外施青釉,形态生动可爱,证明当时已有釉下褐绿彩的婴戏莲纹用以装饰瓷器。可以认为唐代开创了婴戏图装饰纹样的先河,我们称之婴戏图装饰纹唐代为初始时期。   (2)、婴戏图的成熟-宋金时期   在宋代,以儿童为题材的《婴戏图》甚为风行,如活跃于北宋初期的刘宗道,以《照盆孩子》擅名,每次一画就是几百张一起出售,很受人们的欢迎。还有一位姓杜的民间画家,也因专画婴戏图而被人称之为“杜孩儿”。此外,宫廷画家如刘宗古、陈宗训等也善于作《婴戏图》。而最著名的就数画院待诏苏汉臣了,他画的《婴戏图》不但名重当时,而且传世作品对后人的影响很大。婴戏图在宋代为发展时期,这是与当时统治者的倡导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宋代统治者由于采用文治的治国政策,从北宋开始到南宋的终结,统治中国400年。尤其宋徽宗大力提倡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推行“以文治国”的基本国策,徽宗皇帝本人不仅书画技艺精湛,还十分酷爱瓷器。这个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和人口增长迅速,同时婴戏图作为装饰纹样也在瓷器上频繁出现并且广泛流传,宋代定窑以顽童形象做瓷枕,将平面的艺术表现发展为立体的顽童形象。宋代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磁州窑、山西介休窑、江西景德镇窑等,南北方各瓷窑场均有使用婴戏纹作瓷器装饰纹样,形成一种风尚。在表现方法上有刻花、印花和绘画等,画面有婴戏花、婴戏球、婴戏鸭、婴戏鹿,还有划船、钓鱼、骑竹马、放鞭炮、抽陀螺、蹴鞠等,但以婴孩戏花卉的画面题材居多。同一时期比较典型的还有耀州窑青釉刻花婴戏纹碗及磁州窑白地黑花蹴鞠纹枕。在各瓷窑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有表现力,图中儿童的稚幼娇憨之态极其生动,表现得十分传神。   (3)、婴戏图的兴盛-明清时期   从明代中期开始,瓷器上的婴戏图大量增加,这在景德镇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表现得尤为明显。各式婴孩不仅数量多,题材也层出不穷,儿童形象生动活泼,稚趣可爱。关于青花瓷上的婴戏图,《饮流斋说瓷》中有所记载:“绘小儿游戏之画亦自明始,谓之耍娃娃”,具体表现“有五子,有八子,有九子,有十六子,有百子。百之制,道光时尤为盛行”。明宣德之前多为庭院婴戏,人物较为写实,笔法工整。宣德之后则多绘郊外婴戏,人物较为抽象,笔法简练,但神韵逼真。嘉靖开始,孩童的头部通常表现得硕大,后脑凸出,头发撮成一束,五官描绘生动传神,衣着却寥寥儿笔且孩童周围和瓷器各部位都用花草、山石或栏杆添满。嘉靖后期开始,婴戏图出现中国画构图式的人物,具有以少胜多,以简去繁,以写代描,以形写神,以物抒情的中国写意画的境界,注重画面的动姿,追求构图的神韵,画面中既有以局部特征来突出神态的,也有以全身动态来表现孩童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