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药动学1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2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1;;第三节 药物作用机制; 一、非特异性作用机理
是指药物的作用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无关,而只与药物的理化性质有关。这类作用机理一般较简单,常见如下几种:
1.影响体液渗透压:甘露醇可提高血浆晶体渗
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右旋糖酐可提高血
浆胶体渗透压,而产生扩充血容量作用。
2.影响体液PH: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用于治
疗酸中毒。;; 是指药物作用与药物的化学结构密切相关的作用机理,常见有如下几种:
(一)影响代谢:影响代谢底物:甲氨喋呤
影响酶的活性:新斯的明
(二)影响生物膜功能:抗敌素
(三)影响体内活性物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利血平
(四)影响受体功能:见后;;3.受体的类型:按受体结构与功能分(4类)
(1)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包括N受体、GABA受体等。
(2)G-蛋白偶联受体:种类最多,包括生物胺、多肽激素、神经递质等的受体。
(3)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包括胰岛素受体、某些生长因子受体等。
(4)细胞内受体:包括甾体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维生素D和维生素A受体等;4.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表达式:D+R DR E
(1)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亲和力(Affinity):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评价参数包括:解离常数( KD)
亲和力指数(pD2)
KD=[D][R]/[DR] [ ]:为摩尔浓度
KD:为解离常数
当[DR]/[RT] =50%时,KD= [D]
如用KD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则KD越大,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越小。;如改用亲和力指数(pD2)来表示,则
pD2= -logKD ,
即pD2越大,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越大。
(2)生物效应的引出: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能否引出生物效应来或引出的生物效应强度取决于药物的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即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出生物效应的能力。通常可用?表示(0≤ ? ≤1)。
E/Emax= ? ?[DR]/[RT],当两药亲和力相等时,其效应强度取决于内在活性;当两药内在活性相等时,则取决于亲和力。;50;(1)占领学说;;2.药物可与两态受体结合改变两态之间的平衡
○激动药与R*亲和力大—产生效应
○拮抗药与R亲和力大—无效应
○激动药与拮抗药共存药效的决定因素
○部分激动药对R和R*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6.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拮抗药又分为:
竞争性:只降低激动药对受体的亲和力,而不降低其
内在活性(不改变其效能)。故只使激动药量效
曲线平行右移。
非竞争性:即降低激动药对受体的亲和力,又降低其
内在活性。故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向右下
移。; 竞争性拮抗药的拮抗作用强度可用拮抗参数(pA2)表示:当激动药与竞争性拮抗药合用时,拮抗药使加倍(×2)浓度(A2)的激动药仅引起原浓度激动药的反应水平。此时,该拮抗药的摩尔浓度的负对数值为pA2。pA2越大其拮抗作用越强。
pA2也可用来判断激动药的性质。如两种激动药被同一种拮抗药拮抗,且两者pA2相近,则说明此两种激动药是作用于同一受体。;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 生物膜:液态相嵌模型(图1);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总览;;1.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Passive diffusion);特点:
要有流体静压或渗透压差存在
需借助膜上的水通道
分子量100者即不能通过;3.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diffusion);4.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1.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量;脂溶性;极性;溶解性;药物pka与体液pH
2.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差与局部血流量:被动转运
3.细胞的能量代谢:主动转运
4.饱和与竞争抑制现象:主动转运与易化扩散
5.扩散表面积:脂溶扩散;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门静脉;一、吸收(absorption):
(一)概念: 指药物自体外或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二)影响因素:
1.影响药物跨膜转运的因素
2.剂型:水溶液油剂、混悬液固体
3.给药途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