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章 药物制剂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章 药物制剂分析

第十八章 药物制剂分析;? 第一节 药物制剂分析及其特点 Special feature ? 第二节 片剂的分析 General detection in Tablets ? 第三节 注射剂的分析 General detection in Injection ? 第四节 复方制剂分析 Assay of compound preparations ; 制剂分析: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测定方法对不同剂型的药物进行检验分析,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制剂分析的复杂性增加:含有赋形剂、附加剂等,对主成分的测定有干扰。 样品处理、选择专属性强的方法 检查的分析项目和要求不同:合格的原料药制成,一般不需完全重复原料药的检查项目。杂质检查主要检查制剂的制备和储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另外还需进行剂型的检查。;扑米酮;;(1)鉴别:参考原料药的鉴别方法 (2)检查:制剂由合格的原料投料配制,一般原 料药项下的检查项目不需重复检查,只检查在制备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 例:盐酸普鲁卡因注射剂中“对氨基苯甲酸” (3)含量测定:根据药物的性质、含量多少及辅料对测定是否有干扰来确定方法。强调选择性和灵敏度。 (4)复方制剂考虑各成分间的干扰。;第二节 片剂分析;;三、剂型的检查;(一)重量差异与含量均匀度;标示量不大于25mg 或主药含量不大于25%(g/g)的片剂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片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重量差异检查法;用规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10片(个)药物,计算每片(个)的标示百分含量Xi,然后计算 A + 1.8 S =?; A+1.80S≤15.0 A+S>15.0 ? A+1.80S>15.0,且A+S≤15.0 另取20片(个)复试,按30片(个)计; A+1.45S≤15.0 A+1.45S > 15.0;应用示例;试验结果;;(二)崩解时限与溶出度;;崩解时限检查法;? 第一法 转篮法 ? 第二法 桨法 ? 第三法 小杯法(小杯搅拌桨法);第一法 转篮法;第二法 桨法;第三法 小杯法;(1) 6片的溶出量均≥Q;应用示例 阿司匹林片溶出度的测定;释放度;检查方法;第一法 ;四、片剂的含量测定;FeSO4原料药——采用KMnO4法 FeSO4片剂 ——采用铈量法;; 配位常数:被测离子-EDTA Mg2+-EDTA,不干扰 调节pH或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pH6.0~7.5,酒石酸(草酸)可掩蔽。;;无水草酸的醋酐溶液,与硬脂酸镁的镁离子形成沉淀,且游离的硬脂酸在醋酐溶液中不显酸性,以孔雀绿为指示剂,高氯酸为滴定液,适用于叔胺类药物或含氮杂环类药物的片剂测定。;; 1、取样方法;;一、性状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明;混悬型注射液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乳状液型注射液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 二、鉴别试验 辅料一般无干扰,依据药物的性质,参考相应原料药的鉴别方法,从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及其他方法中选用2-4种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组成一组鉴别试验。;? 【装量】 ? 【渗透压摩尔浓度】 ? 【可见异物】 ? 【无菌】 ? 【不溶性微粒】 ? 【热原】/【细菌内毒素】;2ml 取5 支 2ml ~ 50ml取3 支;(二)装量差异(旧);渗透:低---高 渗透压:阻止渗透所需施加的压力 反映溶液中各种溶质对溶液渗透压贡献的总和,以渗透压摩尔浓度表示 凡处方中添加了渗透压调节剂的制剂,均应控制其渗透压摩尔浓度。 ChP2010规定:静脉输液、椎管注射用注射液;(三)可见异物;?溶液型静脉用注射液、注射用浓溶液和滴眼剂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如检出可见异物的供试品不超过1支(瓶),应???取20支(瓶)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 ?混悬型注射液和混悬型滴眼液20支(瓶)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色块/纤毛等可见异物。;目视法只能检出50?m以上的微粒;;;(五)无菌;(六)热原/细菌内毒素; 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原,可激活中性粒细胞,使之释放出内源性热原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机体发热。;四、含量测定;;;;加入掩蔽剂(丙酮或甲醛);加酸分解;;第四节 复方制剂分析;应用示例;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 流动相: 水-甲醇-冰醋酸 (69:28:3) 检测波长:275nm 柱温:室温 流速:1.0ml/min ;(二)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含量测定;SMZ、TMP在0.1mol/L氢氧化钠液中吸收光谱图 ;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