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_start1章材料.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任课教师:黄宏光 ;较简略部分: 信源编码与数据压缩原理 移动通信中的鉴权与加密原理 信道编码原理及特性 分集与均衡原理 ;参考书: 1.《移动通信原理》,编者:吴伟陵等,人民邮电出版社 2.《无线通信原理与应用(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Practice)》, 编者:Theodore S. Rappaport,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he original Publisher, Prentice Hall Inc. a Simon Schuster Company. 蔡涛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3.《移动通信》, 编者:郭梯云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蜂窝移动通信技术》, 编者:韦惠民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5.《短信息(SMS)与WAP的开发及应用》,编者,周学泳,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术语及定义;无线通信系统:车库门开启器,家庭娱乐设备遥控器,无绳电话,手持对讲机,寻呼机和蜂窝电话.[从成本、复杂度、性能和提供的服务类型分类。] 基站:移动无线系统中的固定站台,用来和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基站建在覆盖区域的中央或边缘.包含有无线信道设备和架在塔上的发射、接收天线。 控制信道:用于呼叫建立,呼叫请求,呼叫初始化和其它标志及控制用途。 前向信道:用来从基站向用户传送信息的无线信道。 [方向判定。] 全双工系统:同时允许双向通信的通信系统。发送和接收一般使用两个不同的频道(例如FDD),而新的无绳或个人通信系统使用TDD技术。 ;半双工系统:使用一条信道来发送和接收,只允许单向通信的通信系统。在任一个指定的时刻,用户只能发送或接收信息 切换:将移动站从一个信道或基站切换到另一个信道或基站的过程: 移动站:在蜂窝移动服务中.计划在不确定的地点并在移动中使用的终端。移动站可以是便携的手持部件,或是安装在移动车辆 移动交换中心:在大范围服务区域中协调呼叫路由的交换中心。在蜂窝系统中,移动交换中心将蜂窝基站和用户连到公用交换电话网上。移动交换中心也称作移动电话交换局 寻呼:将简短的信息广播到整个服务区域中,一般通过许多基站同时广播的方式进行。 反向信道:用来从移动用户向基站传输信息的无线信道 ;漫游:移动台可以在不是最初登记的其它区域内通信。 用户:使用移动通信服务而付费的使用者。 收发信机: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的设备。 缩写词提示: TDD:Time Division Duplex FDD: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基站;寻呼系统:寻呼系统是给用户发送简短消息的通信系统。*1st*-15 覆盖范围:覆盖2至5公里的范围;或局限于某一建筑物内;或覆盖全球。 系统组成及特点(大范围系统):电话线网络、基站发射站、高无线发射塔。 ;无线通信系统分类: =P11= 无绳电话系统:使用无线电来连接便携手持机和专用基站的全双工系统,而专用基站通过电话线连到公用电话交换网上去。 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80年代制造,便携部分只能和专用基站部分通信,达到几十米远。 第二代无绳电话:90年代末。允许用户在诸如市中心的许多室外场所使用,覆盖远达几百米的范围。 ;市场需求 系统组成 系统工作原理=蜂窝电话如何接通 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栈(GSM协议分层结构) 主要特点 总体方面及国内的发展 标准方面的发展 业务方面的发展 发展趋势与展望;个人通信的广泛需求 往来于楼房和街道、城市和国家间的用户 经济的发展推动 (***1st****15**);系统组成;典型系统组成(电话);应用示例:;GSM系统组成元素:MS,BSS,NSS ;GSM系统组成元素:OSS。 ;简单系统工作原理=蜂窝电话如何接通? ;简单系统工作原理=蜂窝电话如何接通? ;移动通信系统的协议栈(GSM协议分层结构=设计理念?);1)L1层,又称为物理层:提供传送比特流所需的物理(无线)链路、为高层提供各种不同功能的逻辑信道,它包含业务与控制信道。 2) L2层,又称为链路层:在移动台与基站之间建立可靠的专用数据链路。L2层的协议是基于ISDN的D信道链路接入协议LAPD,但为了空中接口Um,需要做适当的修改,称它为LAPDm。 3) L3层,又称为网络高层:负责控制和管理的协议层。它把用户和系统控制过程的特定信道按一定的协议分组安排到指定的逻辑信道上。 进一步细分为: a.无线资源管理RR; b.移动性管理MM; c.接续呼叫管理CM,它含有并行呼叫处理、补充 业务管理和短消息业务管理。 ;1.1移动通信的主要特点 : ****2st-15****;1.2移动通信的发展 :;信道动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