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家罗慧兰心理调适与理健康心理健康.docVIP

宣讲家罗慧兰心理调适与理健康心理健康.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宣讲家罗慧兰心理调适与理健康宣讲家罗慧兰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

宣讲家罗慧兰心理调适与心理健康 来源: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发布时间:2009-08-06 08:40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整个国家的HYPERLINK javascript:;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等在变革,各种利益格局在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同时也面临着一些负面的社会问题,例如物欲横流、HYPERLINK javascript:;消费主义盛行、道德滑坡、精神空虚等。几乎每一个阶层的人都感觉到生活压力加剧,无法预期未来,工作、婚姻、生活、子女HYPERLINK javascript:;教育、人际交往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前所未有的压力导致心理的混乱和冲突增加,心理问题逐渐上升。   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   从常规和常理来看,心理健康的人有合理正常的行为,不健康的心理则会导致异常和偏执的言行,轻的可能处理不好各种关系,重的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增加,甚至会导致自杀。   以前我们理解的健康是指一个躯体的健康,现在谈的健康是整体健康的概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它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方面完好的状态。1989年,健康的定义又加上了道德健康的内容。研究发现,道德不健康也会导致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生。日本的一个研究表明,贪腐官员中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病率高于常人。道德健康,对于普通的公民来说,就是洁身自好、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心态平和。整体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根据现在的医学调查统计,在各类疾病中,70%属于身心系统疾病,很多疾病是由心理问题所引发的。例如高血压、心脏病和人的个性特点有很明显的关系,癌症和C型人格(情绪受压抑的抑郁性格)有一定关系,糖尿病及甲亢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心理不健康或无法应对心理冲突事件,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到躯体健康。   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任何一种疾病都是心理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这三者交汇作用的结果。心理因素包括各种紧张、冲突和挫折事件,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和调节,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生物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遗传方面的因素。某些心理疾病和血缘有比较高的关联。比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一个抑郁型人格的母亲,将来她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比率要高于常人。二是身体健康因素。当身体状况不佳时,往往生理功能减弱,被消极、悲观的情绪左右,诱发心理疾病。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的生活工作HYPERLINK javascript:;和谐有序,心理健康得以保障;不良的社会环境导致人们心理冲突增加。我认为,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秩序、社会治安、交通等因素。比如说去年5·12汶川大HYPERLINK javascript:;地震,虽然四川离HYPERLINK javascript:;北京很远,但当时我的一些朋友也感觉到惶惶不可终日。   一般来说,在短期内,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心理因素来提升我们的心理免疫力,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挑战。关于女性心理健康的很多研究发现,女性抑郁症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到三倍。我们国家现在每年28.7万人自杀,女性和男性的比例是1.9:1,三个自杀者中有两位是女性。为什么女性的心理异常发生率比男性要高呢?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双重角色,甚至可以说多重角色的压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所承担的角色越多,角色压力就越大。女性的双重角色往往是指家庭、事业的双重角色:在家里,可能是女儿、妻子、母亲;在单位是一个职员,承担着多重角色的压力。第二,社会对男女两性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社会对男性的期望一般是坚强、勇敢、自信、雄心勃勃、事业有成;对女性的期望,一方面是贤妻良母,另一方面还希望女性漂亮。从外表上对女性造成压力也是导致女性心理疾病的原因,有些女性的外表焦虑症非常严重,明明很瘦还拼命减肥,这在心理学上称为“体相感知障碍”,有的人为了减肥甚至得了神经性厌食症。第三,女性荷尔蒙分泌方式与男性不一样。男女两性首要的不同是生理构造和生理功能不同,其次是激素来源、分泌方式不一样。女性激素是雌激素,来源于卵巢,而男性主要是雄性激素,主要来自睾丸。在分泌方式上,男性是持续分泌的,而女性是周期性分泌。所以女性会有几天莫名其妙地感到特别郁闷、情绪非常低落,因为处在生理低潮期中,这是激素水平走低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女性除了周期性分泌激素以外,一生当中还有两个关键期激素水平急剧走低,一个是更年期,一个是产后。在生完孩子后的三个月,30%的产妇有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大概有10%的产妇有产后抑郁症,三个月后激素水平恢复了,才慢慢调整过来。如果产后抑郁症在三个月之内得不到很好的调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