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油菜生长后期体内氮素转运及再分配差异研究.pdfVIP

不同品种油菜生长后期体内氮素转运及再分配差异研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品种油菜生长后期体内氮素转运及再分配差异研究.pdf

命@量态朱且t嗲报 2012 年 10 月第 20卷第 10 期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 Oct. 2012 , 20(10): 1289-1294 DOI: 10.3724/SP.J.I01l.2012.01289 不同品种油菜生长后期体内氮素转运 及再分配差异研究* 杨 明 1 ,2 宋海星 1** 朱兆坤 1 徐浩然 1 王小娟 1 刘 杨 强 1 .!]..1 荣湘民 l (1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长沙 410128; 2.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 沧州 061001) 摘 要 为探明影响油菜生长后期氮素再分配的生理因素及其与氮素利用效率的关系,本文在严格控制氛素 供应水平的砂培条件下,采用 15N 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 2 个油菜品种吸收氮素后在体内的分配、转 运及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供试 2 个油菜品种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籽粒含氮量、植株全氮、籽粒全氮、 收获指数和氮收获指数均存在较大差异,且以上差异因氮素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常氮处理下,品种742的 生物产量、籽粒产量、籽粒全氮、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均高于品种814; 低氮处理下,品种742的植株 含氮量、籽粒含氮量、收获指数和氮素收获指数高于品种814,而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植株全氮和籽粒全 氮低于品种814。采用 15N 示踪方法测定油菜生长后期氮素再分配的结果表明,供试油菜品种生长后期营养 器官氮素减少量及其比例、转向生殖器官的氮素再分配量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氮素水平下,品种742大多数 营养器官的氮素减少量均高于品种814,而且茎的减少量差异最为明显。常氮水平下,品种742根、叶中氮 素减少比例均少于品种814,而茎中氮素减少量远远大于品种814; 低氮水平下,品种742根、茎、叶中氮 素减少比例均大于品种814。在常氮和低氮处理下转向生殖器官的氮素再分配量均表现为,品种742向角果 皮再分配的氮素低于品种814,向籽粒再分配的氮素则高于814飞 T 检验结果表明, 2 个品种除常氮条件下向 角果皮再分配的氮素之外,其他再分配氮素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油菜生长后期由营养器官向生殖器 官的氮素再分配有助于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油菜生长后期氮素损失量表现为,品种742在常氮处理下的氮素 损失量及其比例小于品种814,低氮处理时反之。 关键词 油菜 收获指数 15N 示踪技术 氮素转运氮素再分配氮素损失 中图分类号 : Q945 .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3990(2012) 1 0-1289-06 Transport and re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at late growth stages in different oilseed rape cultivars YANG Ming气 SONG Hai-Xing , XU Hao-Ran , LIU Qiang , RONG Xiang-Min , ZHU Zhao-Kun , WANG Xiao-Juan , YANG Lan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Farmland Pollution Control an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Hunan Province; Key LaboratoIγof Plant Nutrition of Hun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hangsha 410128, China; 2. Hebei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College, Cangzhou 061001 ,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used 15N tracer method in sand culture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of N redistribu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N utilization efficiency. The paper also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in N distribution, transshipment and loss under different N levels in different N-e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