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货殖列传序讲述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选自《史记·魏世家》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隐忍就功名。——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选自《史记·晋世家》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选自《史记·郑世家》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文学方面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思想方面
司马迁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其核心是天道自然,要旨是人民的足欲。
天文方面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遗业,完成“推古天变”之任务,并明确表述为“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其结论表述在《天官书》中,即据春秋242年之间日食三十六、彗星三见等星象,联系点天子衰微、诸候力政、五伯代兴及到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动荡,而总结出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一百年一中变,五百年一大变,三大变为一纪,三纪而大备的“大数”,最后才认为“天人之际续备”。这是司马迁天文学之应用的最重要之范例,在整个星学历史上占有最高地位
货殖列传序
《货殖列传序》是司马迁《货殖列传》的序文。此文与司马迁的另一篇文章《平淮书》,一起开创了在正史中记载社会经济活动的先例,为后世了解、研究前人的经济活动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它做到了书写历史学著作题材上的创新,把社会经济史纳入其中。文中司马迁对汉武帝直截了当的批评,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史学家的骨气。全文夹叙夹议,文笔流畅,比喻恰当,尤其对人物的描写栩栩如生。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作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货殖:货物的
生产和交换。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注释】
至治之极: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治,与“乱”相对,指政治清明。
近世:即近代。輓,通“晚”。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段落分析
老子的所谓“至治”,即指其理想的“小国寡民”之世,乌托邦式的原始“乐园”,人们自给自足,“老死不相往来”,当然就不知货殖为何事。
文章开篇先树靶子,引《老子》谬论而破之,为确立申说自己的论点扫除障碍。批判老子“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思想,指出其理想行不通,从反面说明货殖之事的必要。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注释】
极:尽,这里是“听尽”、“看尽”。
穷:这里是“尝遍”、“吃够”。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渐:沾染。 眇,通“妙”,微妙。
道:通“导”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事,我已无从考知了。至于《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是可以考知的: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