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城与运河文化
聊城与运河文化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作为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大运河可谓一条历史之河、文化之河,凝结着中国政治、文化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时至今日,运河两岸依然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重心区域之一。除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形态,在运河的开凿、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绚丽多彩的运河文化,包括曲艺、舞蹈、戏剧、文学、民间艺术等相当多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构成了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政府开凿东平安山至临清的运河河道,上接济州河、下通卫河,并以“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元史·世祖纪》)。元明清时期,会通河一直是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至今聊城运河沿岸还保留着大量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重要文化遗存。京杭运河山东段全长510.6公里,始于隋炀帝大业四年(608)永济渠的开通,使涿郡(今北京)可通过水路至山东西北德州、武城、临清等地。至元二十年到二十六年(1283-1288),元政府先后用大批人力开通了济州渠和会通河,与过去经过山东境内的永济渠相连接,形成了南起微山湖、北到德州的整个山东境内的水路交通线。元代后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不休,运河一度处于停运状态。明朝永乐年间,又对运河山东段进行全面疏浚,兴建了一系列保持水势的设施,使运河全线畅通。这种状况持续了四百年之久。清咸丰五年(1855),由于黄河改道,将山东境内运河冲为南北两段,从而无法保持全线的畅通,运河运输能力大为削弱。光绪二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废止了河运。?京杭运河聊城段原名会通河,全长97.5公里。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凿了东平安民山至临清的运河河道。“南有苏杭,北有临张”,这是人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表述,而其中的“临”即为山东临清,“张”即为山东的张秋(今阳谷县境内)。临清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为世人所赞叹,“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大运河造就了古代临清的富庶繁荣。?文化意义聊城古船闸、码头、古桥等是运河上的重要水利和交通设施,是研究运河开凿、营建、调度、营运的重要遗存,也是运河漕运发达的重要实物见证,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而河隈张庄所保存下的众多的砖窑遗址则表现出了当时高度发达手工业发展水平,而且通过运河为京城提供大量贡砖。此外,运河沿岸还散落着众多古建筑、古民居、古城镇、古街巷等,它们都是研究各时代建筑艺术、漕运历史、运河沿岸城市的形成发展、明清城市的经济文化尤其是市井文化、封建社会经济关系、社会形态等的重要实物资料。从元代至清中期五百多年间,运河是沟通中国北方政治中心和南方经济中心的交通动脉。对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运河的畅通,“船舶往来,商旅辐辏”,使运河沿线的德州、临清、东昌、张秋、济宁、台儿庄成为交通转输和贸易的重镇。德州因建造漕仓而选址运河东岸兴建的卫城,清代已成为商贾往来,帆樯云集,百货荟萃,是重要的商品交换集散地。临清“东控齐青,北临燕赵”,是举足轻重的战略要地,也是繁盛的商业中心。东昌府因运而兴,成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是运河九大商埠之一;济宁南达徐沛,北接汶泗,直通京畿,为南北运输要地,是大运河中段的交通枢纽、水旱码头,有“江北小苏州”之称,清代济宁已是“丰物聚处,客商往来,南北通衢,不分昼夜”的全国著名的商业城市。因河兴商,因河兴市,运河的畅通使德州、聊城、泰安、济宁、枣庄等地达到了文化空前发达、市场繁荣的鼎盛时期,从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1]?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聊城是大运河沿岸著名的城市,因运河而兴盛,不仅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繁荣,而且积淀下了丰富的运河文化,成为历史文化名城——聊城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运河文化古老文明聊城是受运河文化影响比较早的地区。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北段的永济渠就流经现在的聊城西部,对于隋之后唐、宋、金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元代对古运河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造,特别是开凿了纵贯聊城腹地的会通河,它自阳谷县张秋镇入境,经过聊城、临清入漳卫河,在聊城境内全长97.5公里。元之后,明、清两代又对会通河进行了多次的疏浚和改造,使其成为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和经济大动脉,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运河文化是由运河的开凿和漕运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目前,在聊城广袤的鲁西平原上,因当年运河漕运而兴起的城镇、文物古迹以及运河沿岸附近的古老文化遗存等,仍然是星罗棋布,涵载着运河文化的信息,成为古老运河一组特色鲜明的文化景观。此外,还有世代相承、不断演变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和传统产品等。以上构成了聊城运河文化资源的主体,也是聊城成为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