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中关于呃逆的探讨
关于《伤寒论》中呃逆的探讨 摘要: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止为特征的病证。《伤寒论》将其分为实证呃逆、虚寒呃逆及胃气败绝之哕逆危证三类。笔者结合历代医家及自己临床体会,运用中药结合针刺治疗呃逆,效果显著,故认识到张仲景关于呃逆的认识存在缺陷。 关键词:呃逆 理中汤 柴胡舒肝散 针刺 呃逆一词,在宋代以前多称“哕”, 也称为“打嗝”、“咳逆”等,元·朱丹溪开始称“呃”,到明代张景岳才把呃逆病名确定下来。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止为特征的病证。西医学中的单纯性膈肌痉挛即属呃逆范畴〔1)。《伤寒论》中涉及呃逆的条文共九条,其中231、381条为实证呃逆;98、194、209、226、384条为虚寒呃逆;111、232条则属胃气败绝之哕逆危证(2)。现分述如下。 实证: 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其中“时时哕……与小柴胡汤”乃阳明邪热郁热盛之象,尚兼全身面目俱黄、小便难、有潮热、耳前后肿等阳明热盛症状。宜先用针刺法,以泄经络郁热,然后再视病情,用小柴胡汤治疗。 第381条:“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此条邪实内结之哕,必与实证腹满并见。若因邪入膀胱,气化不利,水湿内停,则小便不利;若因燥屎内结,则大便不通。所以应通利小便或大便,则腹满及哕症状得以消除。 虚寒证: 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本渴欲饮水而呕者,不中与之也,食谷者哕。”本条中的“本渴欲饮水而呕者,不中与之也,食谷者哕”是论脾虚饮停的柴胡汤疑似证不可用小柴胡汤。本中焦脾阳虚弱,运转无权,导致水气不化聚而为饮,寒饮内阻津不上承而口渴,饮停于中,胃降浊的功能受限,则会饮入而呕。假如以为是小柴胡汤证而误用之,由于该方中君药柴胡苦辛微寒,量大至半斤,配以臣药大苦大寒之黄芩,必然导致脾阳更虚,就会出现食谷则哕的变证。 第194:“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哕。”“攻其热必哕”是指阳明中寒证误辨为阳明腑实证后用以苦寒攻下之法,导致脾胃阳气虚弱,浊邪上逆的呃逆证。 第209:“阳明病,潮热,……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出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欲饮水者,与水则哕”是指妄用苦寒攻下后损伤中焦脾胃阳气,使胃受纳和脾运化功能失常,出现饮水则哕的变证。 第226:“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胃中虚冷”指胃阳虚衰。胃阳虚衰不能腐熟水谷,胃的受纳功能受到影响,则有不能食的症状。饮水入胃,不能受胃阳的蒸化就会停聚中焦,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为哕。而《素问·经脉别论篇:“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描写的是正常生理功能条件下的状态。 第380:“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佛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大意是患者得太阳表证,医者辨证错误,用“大吐、大下”法后使人正气虚衰,脾胃受损,而表证未解;医者不察,又采用发汗法,使中焦阳气更伤,疾病仍然未解除。医者一误再误,使患者正气大虚,内外皆寒,体表之气郁而不舒。再使用水法试图发汗解表,最终导致呃逆发生。 危证: 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循衣摸床。……”本条之哕在太阳中风误用火劫发汗之后,火邪盛而胃津大伤,胃气衰败的危象。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病深者,其声哕。”多示预后不良。必兼见“手足躁扰,捻衣摸床”等热甚津竭、神明散乱危候。当急救阴津。正所谓:“有一分阴津,便有一分生机。” 第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本条应与231条互参,若脉但浮而无余证者,则可与麻黄汤。对于黄疸病,虽以利小便的方法治之,而仍不尿,腹内水气不消,故腹满有增无减,并加哕甚者,则胃气大衰,故不治。 历代医家关于呃逆的认识广泛,治疗经验丰富,如皇甫谧提到有关哕证治疗的穴位有劳宫、少商、天枢、太渊和郑门五穴。刘完素用“内疏黄连汤”治“呕哕心逆,发热而烦”。 李东垣在呃逆用药方面,认为半夏为治哕逆主药;在哕逆处方方面,治疗胃虚寒用丁香安胃汤,脾胃气虚用茯苓半夏汤,脾胃不合用加减平胃散,胃虚呕哕吐逆方用丁香茱萸汤。张景岳记载哕逆灸法选膻中、中脘、气海、三里。宋元时期,针灸治疗呃逆的选穴有所增加,如:胁堂、幽门、隔关、间使、温留……等。陈士铎在《辨医录》中提出了肝郁犯脾导致的呃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