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死亡也是一种生命意识.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敬畏死亡也是一种生命意识.doc

敬畏死亡也是一种生命意识   杨绛老先生仙逝了,享年105岁。一个寿过期颐的老人去世,绝对是“喜丧”了,功德圆满之人,才能享此福寿全归的殊荣。老人离世后,网上刷屏最多的感叹也是“一家仨人终于团聚了”。   记得杨绛先生百岁诞辰之时,《中国图书商报》对我有过一次采访,网上还能搜到只字片语。这些评价仍能代表我今天的观点,引用如下:   “杨绛先生的作品我至今仍常置案头。在我心目中,她是1949年以后大陆最优秀的白话文作家之一。年轻时读她的作品,或许只能觉出她语言的洗练和从容,但随年岁增长,你会发现她对白话文有独到的领悟与发现,暗藏玄机。她的语言在沉静中显出灵动,在精妙中透出睿智,有一种洗尽铅华后的优雅与超然,却又充盈着活力。我会用这几个词来形容她:睿智、从容、独立、高贵。”   “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将饮茶》《洗澡》,都是当代文学极为重要的作品,我印象深刻。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真实而悲凉的处境,更重要的是呈现出杨绛独立的精神与文学追求。她的作品代表了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智慧和良心。”   杨绛先生最大的贡献,是她的语言,这也是一个作家最根本的贡献。或许因她对英语和法语的通晓,包括她的翻译和创作经验,使她对白话文的感受和思考比很多作家走得更深,也别具一格。杨绛先生不仅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文学风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领略了白话文的淡泊与含蓄之美。这淡泊与含蓄,其实体现的是一种精神境界,使汉字在杨绛先生的笔下,像一个个鲜活的生灵,有着精妙而均衡的表现力。这种独特的语言与审美经验,在当代几成绝响。   不动声色的苦难叙事   先生虽活过了百岁,看她的生平,仍会感到深深的悲哀。她真正的创作是从古稀之年开始的,在很多作家停止写作的时候,她才重新拿起了笔。在一个荒唐的年代,她不愿拿起笔,这是她的风骨,也是历史留给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悲哀。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30年的创作空白期,她的创作又会是怎样一种状态?如她在《干校六记》中写到俞平伯时所言:“年逾七旬的老人了,还像学龄儿童那样排着队伍,远赴干校上学……”不过,历史就是这么过来的。   杨绛先生作为一个苦难的亲历者和幸存者,并未停止记录与思考,这从她的很多作品都能读到。但她与其他被伤害者开口言说的方式又不同,她留下的不仅是含着血泪与激愤的史料,更是能成为经典的文学。她在写作之初,就有一种清醒的作家意识,与自己描述的苦难拉开一定距离,重新审视自己经历的一切,所以她的笔调是隐忍的,而非控诉的;是含蓄的,而非怨恨的;是人性的,而非政治的,如她自己所言:“我既不能当医生治病救人,又不配当政治家治国安民,我只能就自己性情所近的途径,尽我的一份力。如今我看到自己幼而无知,老而无成,当年却也曾那么严肃认真地要求自己,不禁愧汗自如。”   但她对一个时代体悟的深度与细腻,却无人能比,所以在伤痕文学的喧闹过后,她的作品越来越现出分量。她的叙述不动声色,但处处暗含批判的内核,只要稍有文字经验的人,便能从她描述的细节体会到那个时代的反人性之处。杨绛先生始终关注的只是人,是人性,是人的情感与被时代左右的命运。她带着一份宽恕之心,写那个时代的人,这是一种更为严肃的还原真相。她已放弃了怨恨和复仇的心理,只把对人性真相的揭示,当作对自己创伤的安慰和对正义的追寻。   从杨绛先生早年的喜剧写作,及对《堂吉诃德》的翻译可看出,她对反讽素有研究。这也是她文本的一大特色。在她的作品中,一切人都可能是她反讽的对象,甚至包括作者自己。反讽写作本身便需要一种超然于自己和周遭的立场,这也是杨绛在写作中的立场。她不只是从政治或历史视角来考察时代,而是上升到了一种人类与人性的视角,也就是说除了那个荒唐的时代外,我们人性深处也始终存在着一种难以避免的荒谬。   这其实是一种“避轻就重”,因为它包含了对人类无奈处境的抗拒,她的悲哀带着人与生俱来的悲哀。如她在《洗澡》前言中所言:“假如尾巴只生在知识上或思想上,经过漂洗,是能够清除的。假如生在人身尾部,连着背脊和皮肉呢。洗澡即使用酽酽的碱水,能把尾巴洗掉吗?当众洗澡当然得当众脱衣,尾巴却未必有目共睹。洗掉与否,究竟谁有谁无,都不得知。”   荒唐的道德审判   真正让我感到悲哀的,是在杨绛先生离世后网上涌出的另一种声音,仍如历次政治运动一般要杨绛先生“割尾巴”。很多话语竟来自我认识的朋友:有称她为“鸡汤大师”的,有称她只是“心安理得地写写自己的岁月静好”,有说她“时时刻刻的自保意识和隐秘的利己”的,有说她“精得鬼样”的,而这些言论大多来自在我看来更为“冷刻、精明”之人。有些人可能根本没读过杨绛的书,读了大概也没读明白。   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一个在古稀之年才能相对自由地拿起笔的老人,记录下自己的苦难,多么不易。为何很多幸存者不愿开口说话,实际上,让任何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