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玲毕业论文手册.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巧玲毕业论文手册

保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名 陈巧玲 性别 女 学号 090140104 院(系) 人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 2009级 论文题目 论杨红樱文学作品中顽童形象的美学特征 □教师推荐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教育教学 题目类别 文学作品研究 指导教师 段泗英 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选题目的: 杨红樱在作品中真实反映了中国当代儿童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观照了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和释放。其作品中的顽童形象,契合了追求快乐的儿童审美的特点;满足了儿童的心理情感需要;表达了生命成长的愿望;更以其自由本质表达了儿童作为真正生命个体的意义得以实现,本文欲通过分析杨红樱文学创作中的顽童形象,阐释其所具有的美学特征及其顽童形象创作的现实意义。 理论意义: 本文立足于杨红樱笔下的顽童形象,从儿童文学理论角度剖析这些具有生命自由天性的艺术形象,从儿童文学美学角度分析这些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纯美与顽皮,并从当今社会背景与儿童文学发展角度对杨红樱笔下顽童这一艺术形象的美学特征和价值进行思考与分析。 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从儿童文学理论以及儿童美学角度对顽童形象的美学特征进行审视,让人们对当前杨红樱文学作品有更好的认识,以及对其笔下的顽童形象的价值与意义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选题的研究现状(理论渊源及演化、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理论渊源及演化:作为21世纪新生代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以其骄傲的战绩赢得了文学界的关注,成为了继郑渊洁后又一位儿童畅销书作家。自身作品的定位的准确,成功的宣传和推广,童书市场的日渐繁荣,共同成就了杨红樱。随着杨红樱书的畅销,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及争议,人们对其研究和评价也就应运而生,这些观点或激进,或中肯都使她的作品研究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杨红樱现象的研究。在儿童文学界对“杨红樱现象”十分热闹。最早对这一现象的评价出自于阿甲于2004年8月5日《中华读书报》的《2004年畅销童书过眼风云录》文章充分肯定了杨红樱小说的畅销。同年刘绪源发表《试说杨红樱畅销的秘密》指出杨红樱作品缺乏文学性,但具备了一些搞笑故事特有的畅销因素,作者认为杨红樱作品类似于快餐。2005年10月《文汇读书周报》发表了《杨红樱不必郁闷》对杨红樱的作品以及创作给予肯定,将杨红樱的写作归为商业化写作。2007年伍苹发表的《杨红樱现象之我见》从文本读者定位、市场运作方面对杨红樱现象进行探讨,认为该现象给较为之后的儿童文学写作与出版提供了有益提示。2009年熊雁发表《从杨红樱现象看儿童文学出版的三个成功因素》透过“杨红樱现象”分析了儿童文学的发张与创作。2010年常琳发表《杨红樱现象的多维解读》从儿童文学原创、阅读接受、作品评价、商业出版和产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解读。 2、杨红樱作品研究。在有关杨红樱作品的研究中,多是放在了她作品所创造的价值中,李江静认为杨红樱的童话让孩子们觉得童话王国不再遥远,她认为作品给予了有关儿童少年教育的重要启示,应该给予他们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2010年8月6日杨红樱文学创作研讨会在成都举行,王泉根、郑重等与会者从人生经历、文学道路、艺术修炼、创作积淀等多角度解读杨红樱,就其创作特色、价值、意义展开讨论,对杨红樱创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们认为杨红樱对中国儿童生存状态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深切的关怀她的作品切合儿童成长现实的需要。王泉根在《儿童文学的难度与杨杨红樱的意义》中提到了杨红樱是全心全意为儿童服务的。陈苗苗在《杨红樱作品中的欣赏型教育》中提到,杨红樱的作品通过精神的对话帮助儿童确立价值观,以关怀塑造了儿童的幸福观。贺贵成在《杨红樱与她的儿童文学世界》中提到杨红樱三点,首先是破解童心,这是她最大的愿望;其实是书的命运;最后是她的作品畅销度是她成为了中国的“罗琳”。 3、杨红樱校园小说成功原因研究。杨红樱小说为何如此畅销,李荣梅在《成长小说的另类叙述—论杨红樱顽童成长小说》提到,每个人都有一个顽童梦,杨红樱将这个梦变成了现实呈现在我们面前。王羽则认为杨红樱有着朴素的写作观,她的校园小说是本土原创文学,以儿童为本位,写出了他们真实的校园生活。张利芹的《校园小说成长主题探析》指出,“成长”是儿童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她杨红樱创作以张扬快乐为手段,以健康成长为旨归,融入了许多关于教育和成长的思考。李莹则在《杨红樱小说的幽默风味》提到她的小说以及幽默的艺术风格获得了儿童的喜爱,探析了其幽默的表现形式与效果,以及通过幽默所传达的作者对儿童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关注对快乐童年的诠释和理解,为阅读与欣赏当代儿童作品提供了借鉴。 论文(设计)主要内容(提纲): 论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中顽童形象的美学特征 摘要 关键词 引言 一、儿童文学创作中的顽童形象 儿童文学作品中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