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史学习报告.docx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史学习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史学习报告

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历史 学习报告一.中国古代论说文的发展中国的论说文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先秦诸子,到秦汉、魏晋、唐宋、明清时期,中国的论说文代有名篇。论说文,又称议论文、说理文等,是一种直接对客观事物发表意见的文体。在这类文章中,作者主要运用逻辑思维的方式,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直接发表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见解,“直抒己见”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先秦时期:早在先秦的诸子百家时期,不同的伦理粉墨登场的时候,最早的论说文也就随之产生。例如孔子的《论语?学而》,孟子的《孟子?梁惠王》和韩非子的《五蠹》,以及荀子的《劝学》和墨子的《非攻》等等。秦汉时期:到了秦汉时期,论说文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出现了以单一论题进行说理论述的文章。例如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过秦论》,晁错的《论贵粟疏》和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等等。唐宋时期:进入到唐宋时期,儒家在汲取了佛道三家的思想,并进行充分融合后形成较为成熟的系统。这一时期的论说文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例如韩愈的《师说》 柳宗元的《三戒》,以及欧阳修的《朋党论》等等,无不从内部凸现这种思想的渗透,并且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伴随封建王朝达到发展达到鼎盛。二、辛亥革命前政论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主编出版,揭开了中国近代报刊的历史,也揭开了中国新闻评论的历史。其言论以宣传宗教教义、宣扬伦理道德为主,虽有个别接近现实的言论出现,但基本谈不上新闻性。《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不少评论直接触及现实矛盾,使评论开始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开设了固定的言论专栏,并在版面上做强势处理 。直到维新运动之前,国人办报的情况按政治派系来分的话,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澳门新闻纸》是林则徐翻译的译稿,它虽具 有新闻传播的性质,但却不是评论性质的,更多的是新闻传播的载体;以太平天国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洪仁玕《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施政纲领,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它明确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主张平等的外交等,具有进步性。以王韬和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王韬于1874 年 2 月在香港创办的《循环日报》,为我国第一份政论性报纸,开创了中国近代报刊的政论性文体。而《弢园文录外编》的出版,标志着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正式诞生。该报始创的报刊政论文体,对近代报刊政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惨败。中国社会开始处于大动荡、大变革的维新变法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报纸来宣传他们变法自强的主张。1904 年《时报》在上海创刊,得到了康有为、梁启超的大力资助。 《时报》重视新闻、言论,紧密配合时事要闻,在业务方面大胆革新,将《新民丛报》所创的报章文体“时评”移植于日报,开辟“时评”专栏,并以评论主要新闻事件为主,因此,这是中国报刊中传统政论演变为实事评论的开端。荻葆贤在 《时报》创刊之初宣称:“吾办此报,非为革新舆论,乃欲革 新代表舆论之报界。”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办 报达到了立言的目的,为早期中国知识分子了解时局形势, 宣传改良以救国救民提供了阐述和评论的阵地。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十年的时期,是中国社会极为动荡的时期,资产阶级保皇派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报纸为武器展开了激烈的文字辩论革命,为自己的政治观点寻求有力支持。1899年孙中山在香港创立 《中国日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与改良派论战长达十年之久。比较著名的还有上海的《苏报》,于佑任等人创办的《神州日报》《民呼报》《民吁报》及《民立报》。 这一时期革命派报刊的多数政论都努力使报刊文字通俗化,而白话文的应用为五四后语体化政论文的大量出现做了准备。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评论——成熟与丰富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新闻评论的成熟打开了崭新的局面。由《新青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倡导宣传科学、民主和新闻学。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在文中揭露封建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并强调要寄希望于“青春中国之再生”,号召青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 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胡适曾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倡新文学,尽可能 去做白话的文学。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民的思想因启蒙 而从封建桎梏中解放出来,他们开始广泛参与民主讨论,他们并不是新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有自己的思索和价值衡量, 渴望参与到媒体的发言当中,使自己的声音被大多数人接受, 这体现了一种启蒙的时代精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