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CI总线发展史
一、PCI总线发展史1、PCI总线接口(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是英特尔公司1991年推出的定义局部总线的标准。PCI总线取代了早先的ISA总线。用于数字图形、图像和语音处理,以及高速实时数据采集与处理,从数据宽度上看,PCI总线有32bit、64bit之分;从总线速度上分,有33MHz、66MHz两种。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的PCI总线,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应用于服务器产品。 1992年6月22日,英特尔发表PCI1.0标准,该标准仅限于组件级规范;1993年4月30日,PCI-SIG发表了PCI2.0标准;2004年PCI3.0是PCI总线的最后一个官方版本 。2、AGP接口Accelerated?Graphics?Port(图形加速端口)的缩写,英特尔公司出台,是显示卡的专用扩展插槽,它是在PCI图形接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996年,3D显卡出现,?揭开3D时代的序幕。由于3D显卡需要与CPU进行频繁的数据交换,而图形数据又往往较为庞大,PCI总线显得力不从心。AGP并不是一种总线,而是一种接口方式。1996年7月,AGP?1.0标准问世;1998年5月,英特尔公司发布AGP?2.0版规范;2000年8月,英特尔公司推出AGP?3.0规范。3、PCI-X接口由IBM,HP,Compaq提出来的,这是PCI总线的一种扩展架构,它是并行接口,是PCI的修正、改良,兼容PCI,最高可以达到64bit @ 133MHz,它一改过去的32位,采用64位宽度来传送数据,所以频宽自动就倍增两倍,而扩充槽的长度当然就不可避免的加大了。2000年正式发布PCI-X?1.0版标准;2002年7月,PCI-SIG推出更快的PCI-X?2.0规范;2002年11月PCI-SIG组织在宣布将开发PCI-X?3.0标准,但十分可惜,这项计划后来并没有下文,原因很可能在于遭遇来自PCI?Express阵营的冲击4、PCI-E总线接口PCI-Express由Intel提出来,它是串行接口,不兼容PCI,将全面取代现行的PCI和AGP,最终实现总线标准的统一。它的主要优势就是数据传输速率高。PCI-E采用了流行的点对点串行连接,点对点意味着每一个PCI?Express设备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数据连接,而对于过去PCI那种共享总线方式,只能有一个设备进行通信,一旦PCI总线上挂接的设备增多,每个设备的实际传输速率就会下降,性能得不到保证。PCI-E的接口根据总线位宽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X1、X4、X8以及X16和x32,而X2模式将用于内部接口而非插槽模式。2002年7月23日,PCI-SIG 正式公布了PCI Express 1.0 规范;2006年正式推出Spec2.0(2.0规范);2010年正式发布 PCI-E 3.0规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