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生物标志化合物课件.ppt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217 149 结构特征 甾类化合物是研究较多,应用也较广的一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是由生物体中不同结构的甾醇经过成岩演化作用形成的。由于甾醇结构的差的差异和成岩作用的差异,甾烷的类型较多。 甾烷常在C-5、C14、 C-17、C-20存在手征性中心,因此存在种种构型的异构体。其中,ααα 20R构型为生物构型。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1.生物体中不同结构甾醇的来源特征 1) 孕甾醇、孕甾酮 ,C21-C23,菌藻类 2)24-降胆甾醇或甾烷醇,C26,藻类或海相无脊椎动物 3)C27、C28甾醇,藻类 4) C29甾醇,高等植物和部分藻类,如褐藻、绿藻 5) C30甾醇,海洋藻类 6)4-甲基甾醇, C28-C30,主要来自淡水甲藻类,也可 能来自细菌(如甲基球属细菌)。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2.甾醇的成岩演化途径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2.甾醇的成岩演化途径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3.甾类化合物类型 1)孕甾烷系列 C21-C24甾烷,主要以C21-C22常见。孕甾烷系列分为原生型和次生型两种类型,原生型孕甾烷来源于孕甾醇和孕甾酮 ,为菌藻类生源;次生型主要由C27-C29甾烷的热降作用型成,这类甾烷与其前身物的生源意义一致。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3.甾类化合物类型 2) C27-C29规则甾烷,包括5α(H),14α(H),17α(H)-、αββ、βαα几种主要异构体。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3.甾类化合物类型 3) C28-C29重排甾烷,C-10、C-13位的 角甲基重排到了C-5和C-14位。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3.甾类化合物类型 4) C27-C30甲基排甾烷,与规则甾烷比 较,其C-4位多了一个甲基,主要有4 β 甲基甾烷、4 α甲基甾烷和甲藻甾烷。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4.甾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 1)生源意义 C29规则甾烷和C29重排甾烷可能来源于高等植物外,其它类型的甾烷主要来自菌藻类生源。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4.甾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 2)环境和指相意义 ①重排甾烷的发育情况可能粘土矿物的含量和环境的还原程度有关。环境的还原性越强,粘土矿物含量高,重排甾烷的相对丰度可能较高。 ② C26甾烷常与海相或咸化环境有关。 ③还原环境中的甾烷的芳构化程度较低。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十、甾类化合物 4.甾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 3)化合物的组成和分布与成熟度的关系 ααα甾烷20R构型的甾烷为生物构型甾烷,随成熟度增高向ααα甾烷20S和αββ甾烷转化。因此,随成熟度的增加, ααα甾烷20S/(S+R)增加, αββ/( ααα + αββ )增加,并在Ro约0.9%左右达到平衡,平衡值约0.6。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芳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一、芳香甾、萜类化合物 由甾、萜类化合物经芳构化作用形成。甾萜类的芳构化作用程度与有机质的沉积环境和成熟度有关。芳香甾、萜类的热稳定性相对较差,主要存在于未熟-低成熟烃源岩中。这类化合物的生源意义往往与同骨架类型的饱和烃类的生源意义相同。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一、正构烷烃 2、正构烷烃地质分布特征: (3)正构烷烃常存在碳优势分而现象。 第十章 生物标志化合物 第二节 饱和烃馏份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一、正构烷烃 2、正构烷烃地质分布特征: (3)正构烷烃常存在碳优势分而现象。 造成碳优势分布现象的原因:与生物有机质中直链脂肪酸、醇的碳优势特征有关。在成岩作用阶段,在一般的还原环境条件下直链酸、醇向烃类转化的过程中,当脱羧(或脱羟)基作用超过还原作用时,烃类出现比生物有机质中少一个碳的碳优势分布现象。在强还原的碳酸盐岩和盐湖相沉积环境,这些直链酸、醇类以还原作用为主,常形成与生物有机质相同的碳优势分布现象,即常呈现偶碳优势,CPI、OEP1,相应的Pr/Ph(姥/植)也小于1。随成熟度的升高,碳优势分布现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二章中间商与营销后勤课件.ppt
- 第十二章企业发展能力分析课件.ppt
- 第十二章会计账簿课件.ppt
- 第十二章保险市场课件.ppt
- 第十二章光的干涉和干涉系统课件.ppt
- 第十二章农业推广经营服务课件.ppt
- 第十二章农业的宏观调控课件.ppt
- 第十二章化学动力学课件.ppt
- 第十二章危机公关课件.ppt
- 第十二章国际收支课件.ppt
- 医学研究统计方法综合运用与结果表达03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学错误.pptx
- 医学代谢组学技术与研究系列讲座02ROC曲线分析.pptx
- 冰雪舞蹈与数字媒体艺术的结合论文.docx
- 2025年摄影师(初级)职业技能鉴定试卷:摄影作品版权登记与保护.docx
- 2025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政治学科专业知识试卷(政治思想).docx
- 2025年日语能力测试N2级阅读专项试卷:日语阅读与语法巩固.docx
- 2025年西班牙语DELEC9级口语实战试卷:2025年备考策略.docx
- 2025年无损检测员(中级)无损检测行业标准试卷.docx
- 2025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复习.pdf
- 2025年医保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医保谈判药品价格谈判)试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