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课件.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章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课件.ppt

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 第八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1915——1921) 五四运动时期新闻事业的特点 (一)杂志的勃兴和四大副刊的出现。 (二)由于《新青年》杂志的改组、《共产党》月刊和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出现,宣告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三)我国新闻事业在这一时期有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四)新闻学研究及新闻教育事业开始发轫。 第一节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一、《青年杂志》的创刊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第一卷叫《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 创刊背景 1)在政治上,袁世凯加紧策划复辟帝制。 2)在思想文化上,袁世凯鼓吹复古思想,严重阻碍了人民的觉醒。 3)现实的教训让一部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转向国民的思想启蒙运动。 陈独秀其人 陈独秀:(1879——1942) 原名:庆同,字仲甫,笔名三爱、实庵等,安徽怀宁(今安庆)人。 1879年10月8日(光绪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出生,家庭属于半耕半读的中户人家 。幼年丧父。 1896年17岁的陈独秀开始走上科举之路 。 1898年陈独秀就读于杭州求是学院。 1902年遭到清廷通缉,逃亡日本留学 。 1903年被遣送回国。 1903年7月到上海,开始办报活动。 1903年8月与章士钊、苏曼舒等创办《国民日日报》。 1904年陈独秀回到安庆相约当地留日学生共同创办《安徽俗话报》。 1914年7月赴日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杂志》 陈独秀《敬告青年》 1)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2)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3)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4)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5)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6)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敬告青年》提出的办刊策略 该杂志主要是用来“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其本质之要务。”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当时政治思想的分歧在报业中的体现: 御用报刊 拥护袁世凯称帝 观望派 明确反对袁世凯的报纸 二、《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 【双簧戏】 背景 过程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 。 吴虞发表言论:《吃人与礼教》。被誉为“四川省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 。 1918年8月, 驳斥上海“灵学会”。 易白沙:《诸子无鬼论》 鲁迅:《我之节烈观》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三、《新青年》的贡献与局限性 1、贡献: 发动了思想革命,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发动了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为报业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经验。 经验 A 紧密联系现实进行思想斗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B 强调编者、读者、作者的联系。专设通讯一栏,通过交流,起到团结作用。 C 表现编者为宣传真理,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为后人作出榜样。 D 形式上,16开本,为后来杂志形式的定制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 看待问题使用形式主义方法,对于反对的东西,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 对西方民主的绝对崇拜,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当作最完美的政治理想。这种全盘西化的主张在部分青年中产生了消极影响。 第二节 新旧思潮 一、反封建统一战线的形成 1918年一战结束,“公理战胜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向往新世界的政治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所发展,国内兴起了用国货抵制外货的运动。 1、创办周刊 《每周评论》 创办背景 创办目的 过程 《每周评论》与《新青年》 其他著名周刊 上海的《星期评论》 1919年在孙中山指点、领导下创办。 时事政治性评论刊物。后来成为国民党机关刊物。 内容:分析中国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新思潮。到后期,倾向马克思主义,支持劳工运动。 1920年6月停刊,共63期。 长沙的《湘江评论》 1919年7月14日创刊于长沙 湖南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毛泽东主编 宣传新思潮的时事政治性周刊。 全白话文写作。 办刊目的:将承受、传播、研究、施行世界革命的新思潮作为根本要务,进行了彻底反帝反封的宣传鼓动。 《湘江评论》 《星期评论》 《每周评论》 五四运动的“三大评论” 2、学生刊物的创办 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 国民杂志社的《国民》月刊 新潮社的《新潮》月刊 1919年7月21日创刊于天津 周恩来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3、大报的态度也有所改变 1918年底-1919年初,《晨报》、《时事新报》等均进行改革,对反封运动和思想加以报道。社会各界形成了反对封建统一战线。 二、批判顽固的守旧势力 到1919年春,随着《新青年》倡导的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影响的不断扩大,响应文学革命的人越来越多。代表士大夫文化的一些顽固派、保守派到这时才隐忍不住了,开始对新文化运动、白话文运动进行攻击和反扑,他们之中的代表人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