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浅人说.docVIP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浅人说.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浅人说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浅人”说 (首发) 郭秋媛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硕士研究生 [摘 要] 经韵楼藏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段氏使用“浅人”一词指称“妄改”《说文》的后人共341处。“浅人”说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对篆的妄改,二是对说解的妄改。但某些“浅人”之说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兹举关于“祥”“壯”“??”“骚”“??”“懦”等六字的“浅人”说加以考证和阐释,认为不可如段氏那样将“浅人”之说全盘否定。读者在阅读《段注》时须保持清醒的头脑,配合其他资料以补段氏之误缺。 [关键词]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浅人”说;可取之处 引言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公认的说解《说文》的权威性著作,此书整理和研究《说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说文》文本的整理;二是在许说的基础上阐发段氏个人的学术观点。笔者在阅读段注时发现,段氏在注释过程中遇到某些与他的观点不同的观点时,即用“浅人”来指称这些曾对许之《说文》或“增”、或“删”、或“改”之人。笔者统计,在经韵楼藏本《段注》中,“浅人”二字共出现341次,其频率之高可见一斑。那么,段氏所谓的“浅人”都对“原本”《说文》做了哪些方面的“妄改”呢?这些“浅人”之说都是不可信的么?有没有可取之处呢?下面笔者将就这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和看法。 一、《段注》中的浅人说概况 (一)浅人对篆的妄改 据余行达先生统计,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共改篆90文,增篆24文,删篆21文。笔者收集的段注中的“浅人”所说数据里也明确显示,段氏认为某些篆体乃“浅人”所增,所删或所改。 浅人增篆 今传大徐本攴部:“肇,击也。从攴,肈省声。”段删此篆。 段注:“玉裁按古有肈无肇。从戈之肈,汉碑或从殳。俗乃从攵作肇,而浅人以窜入许书攴部中。” 段注(攴部“??”字头注):“文七十八宋本作七十七。按古无肇、??二字。??者,土部坏之籀文。肇者,戈部肈之俗字。《玉篇》云:肇,俗肈字。《五经文字》云:肈作肇讹。可证也。《经典释文》、《开成石经》肈皆从戈。近经典皆改从攵。妄人窜入《说文》,甚矣,此书考正之不可缓也。今删二字以还古,实七十六字。” 其他的浅人妄增之篆如: “爽”段注:“此字浅人窜补,当删。” “?”段注:“按此篆浅人妄增也。” “?”段注:“按此篆必浅人所增。” “窻”段注:“此篆浅人所增,古本所无,当删。” 浅人删篆 今传大徐本木部有“??”无“欂”。木部:“??,壁柱。从木,薄省声。” 段认为“欂”字乃为浅人所删,段补:“欂,欂栌,柱上枅也。” 段注:“……各本篆作??。解云壁柱。从木蒪声。而无欂篆。今寻文义,当有??欂二篆。??与楹樘为类,欂则蒙上文?欂栌也言之。浅人误合为一……” 今传大徐本《说文》手部:“攕,好手皃。《诗》曰:‘攕攕女手。’从手韱声。” 段注: “……其字本作攕,俗改为掺,非是。遵大路传曰:掺,擥也。是掺字自有本义。孔氏正义引《说文》:掺、参此音反声,训为敛。操、喿七遥反声,训为奉也。是唐初《说文》确有掺字之证。自浅人掺、操不分而夺掺篆,亦犹??鼏不分而夺??篆,袀袗不分而夺袀篆也。知掺之有本义,则知用为攕字之非矣。” 浅人改篆 (1)改篆形 字头:??。 段注:“各本篆作弞。今正。……二义不当同音,浅人因己与弓略相似,妄合之耳。” 蒋冀骋按:“是顾野王所见《说文》作??,而??则出于一般字书,不出于《说文》。段改是。”今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等均采纳了此说。 今传大徐本《说文》心部:“懦,驽弱者也。从心需声。” 段注:“此篆各本作懦,从心需声,人朱切,乃浅人所改,今正。愞与人部偄音义皆同,弱也,本乃乱切,音转为乃过切。《广韵》狝韵:愞,而兖切;换韵:愞,奴乱切;过韵:愞,乃卧切。《玉篇》心部:愞,乃乱、乃过二切,皆训弱也。此自古相传不误之字也。因形近或讹为懦,再讹为儒。” (2)移篆 段氏认为,《说文》部内各字的编排顺序是“以义相属”以及按照连绵词的上下字前后顺序,正是因为忽视了许书的这些义例,一些篆所处的位次才被“浅人”所乱,例如: 今传大徐本木部:“朱,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 段注:“松柏属。当厕于松樠桧枞柏之处,今本失其旧次。本柢根株末五文一贯,不当中骾以他物,盖浅人类居之。以傅会其一在上,一在中,一在下之说耳。” 今传大徐本走部:“趬,行轻皃。一曰趬,举足也。从走尧声。” 段注:“按趬趞双声字。疑篆当先趬后趞。趬下曰:趬趞行轻皃。一曰趬举足也。从走尧声。趞下云:趬趞也。从走昔声。今本盖浅人所乱。” 浅人对说解的妄改 浅人对说解的妄改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浅人因忽视许书宏观上的释义通例而造成的妄改;一种是浅人因不明篆体的古今正俗、构造实际或古音而造成的妄改。 其一,因忽视许书宏观上的释义通例而造成的妄改如下: 凡义有两歧者,出“一曰”之例,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