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docVIP

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doc

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   摘要:分析研究了鄂北麦区阶段性干旱、土壤湿害、低温冷冻害、干热风、烂场雨等隐性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并从品种选择、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生产环节提出综合防控的技术体系,旨在为鄂北地区小麦生产抗灾减灾和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隐性灾害;防控技术;鄂北   中图分类号:S512.1+1;S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4-6177-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4.019   Abstract: The law of the wheat recessive natural disasters such as periodical drought, water logging, heat stress, cloudy and drizzly weather and frost chilling in the north of Hubei were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and from production processes of the variety selection, soil preparation, planting, field management, harvesting and so on, the technical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a technical support for fighting and reducing natural disasters in wheat production of northern Hubei.   Key words:wheat; recessive natural disaste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iques; northern Hubei   鄂北麦区是中国夏粮主产区和湖北省粮食增产核心区。近些年,伴随全球气候变化,鄂北地区小麦生育期间阶段性干旱、土壤湿害、干热风、烂场雨、低温冷冻害等隐性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呈不断上升趋势,逐步演变为本地区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十二五”开始,在开展多点调查和多项试验的基础上,对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示范推广,为该区域小麦抗灾减灾,连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1 鄂北地区农业生态特点   鄂北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性、大陆性气候过渡区,年均气温15~16 ℃,10 ℃以上积温4 750~5 060 ℃,年均降水量820~1 200 mm,年均日照1 800~2 100 h[1]。四季气候总体表现为春季冷暖无常,大风多;夏季气温高,降雨集中;秋季降温迅速,阴雨连绵;冬季寒冷时间短,干燥少雨[2]。鄂北麦区主要集中在襄阳-随州的北部岗地和东南河畈丘陵地带。其中北部岗地属于温和少雨多旱类型区,耕地以岗地为主,田地宽阔肥沃,地表水不足,降水少且稳定,易发生低温冷害;东南及汉江两侧河畈丘陵属于温暖湿润易涝类型区,耕地以水田为主,降水适中,但分配不均,易涝易旱[3]。近些年,随着气候因子变幅加大,区域性气候与小麦生长发育的不吻合性加剧,直接诱发隐性灾害频繁发生[4]。   2 鄂北地区小麦隐性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发生规律   根据多年气象资料分析和生产调查,对鄂北地区小麦生产影响较大的隐性自然灾害主要有阶段性干旱、土壤湿害、烂场雨、高温热害和低温冷冻害5种类型。这些灾害基本上每年都会不同程度交叉重叠发生,不仅直接影响小麦正常生长,而且加重病虫害、倒伏等次生灾害,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下降。   2.1 阶段性干旱   鄂北地区属于雨养农业区,小麦生育期间降水总量较多,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与小麦生长需水期之间耦合程度差,导致小麦生育期出现水分亏缺,抑制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产量和品质。由表1可知,2007-2015年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每三年出现一次峰值,年际间最大极差234.6 mm,相差达2.3倍。由图1可知,小麦生长期间的12月至次年2月降水偏少,平均降水不到25.0 mm,秋、冬季干旱是本区域最主要的灾害之一。   2.2 土壤湿害   湿害主要是由于田间含水量达到饱和造成根系缺氧,从而根系活力降低,对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造成的伤害。本区域东南部的稻茬麦田以及其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的低洼地是渍害的多发区,全市常年发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