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旅游地理》 学习目标 所谓“中国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着显著的地位。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与特点;掌握中国名山、名水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中国山水的文化内涵 一、山水与文化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型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 二、山水文化的形成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需求和关系自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 1.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优越的客观自然条件。 良好的自然环境 中国位居欧亚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深入大陆腹地,背山而又面海,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位置十分理想。 帝王将相崇神的祭祀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自然山水景观的建设和开发。 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这就形成了先民对自然的双重情结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征服能力具有很大局限性,这就形成了先民对自然的双重情结 。 2. 佛教和道教的出现,在自然山水的开发和建设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人与山水之间审美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促成了表达美感经验的山水艺术的形成。 如:诗歌总集《诗经》很多篇章都是对大自然山光水色的赏悦和体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4. 人类对自然山水的改造、利用和科学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着山水文化的建设 如:千岛湖,是拦截新安江而建成的大型水库,“湖在山中 ,湖中有山”,一千多个山峰成了岛屿,因而获得这样的美名。 三、山水文化的特点和形态 1. 所谓山文化,就是以山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 如:泰山的古建筑主要为明清的风格,它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2. 所谓水文化,就是以水为主要载体的风景名胜区 (1)江河文化 有众多旅游景观和著名胜地,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 中华民族又一条母亲河-长江源远流长,孕育了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历史上曾有屈原、刘备、孙权等文化名人。 (2)湖泊文化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以湖泊为主体的就有近20处。我国的名湖风姿万千,大都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伴随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兼具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双重美。从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到广东的七星湖,从杭州的西湖到大理的洱海,都有令人流连忘返的魅力。 世界遗产 截至2015年7月4日,中国已有48项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4项(含跨国文化遗产1项),世界自然遗产10项,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38项、记忆遗产9项。 文化遗产(33项) 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 2.长城(甘肃、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1987.12;辽宁,2002.11) 3.敦煌莫高窟(甘肃酒泉,1987.12) 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沈阳),2004.7) 5.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西安,1987.12) 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承德,1994.12) 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济宁,1994.12) 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十堰,1994.12) 9.布达拉宫和大昭寺(1994.12);罗布林卡(西藏拉萨,2001.12) 10.庐山(江西九江,1996.12)【文化景观遗产】 11.丽江古城(云南丽江,1997.12) 12.平遥古城(山西晋中,1997.12) 13.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环秀山庄(江苏苏州);1997.12(狮子林、沧浪亭、退思园、耦园、艺圃(江苏苏州)2000.12) 14.颐和园(北京,1998.11) 15.天坛(北京,1998.11) 16.大足石刻(重庆,1999.12) 17.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荆门)、清东陵(河北唐山)、清西陵(河北保定),2000.11 ;明孝陵(江苏南京)、十三陵(北京),2003.7 ;盛京三陵(辽宁沈阳、抚顺),2004.7) 18.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黄山,2000.11) 19.龙门石窟(河南洛阳,2000.11) 20.都江堰及青城山(四川成都,2000.11) 2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