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命年的回想 刘绍棠 年的传说 三、自主学习 炒年货 吃腊八粥 送灶王 * * * 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期待,最快乐的节日,春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同学们能不能说说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年夜饭(团圆饭)、祭祖、守岁、红包(压岁钱)、新年放爆竹、拜年、回娘家。 传说“年”是一头带有双角的猛兽,生活在海底。每年的年三十它就浮出水面来到岸上,吞吃人和动物,所以一到年三十,人们就携老扶幼逃到山上,躲避“年”的到来。 有一个年三十,村里来了一个要饭的老者。他听说了这件事,说他有治“年”的办法。只要“年”出来的时候,在门上贴上红的对联,穿上红的衣服,并放起焰火和爆竹,“年”就会被吓跑了。有一部分人就相信了。等“年”来的时候,看到门上的红对联就紧张了,再听到爆竹声就吓得逃之夭夭了。这就是人们在过年时要贴春联,穿红衣服,放爆竹的原因。 3、体味过年的风俗,寄托着人们的哪些期盼? 一、学习目标 1、学生掌握“抠门、门槛”等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2、朗读课文,了解春节民俗文化。 二、知识储备 1、走进作者 刘绍棠:现代著名作家,曾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他发表的作品有几百万字,代表作是长篇小说《蒲柳人家》。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被誉为“京郊风俗画家”。 2、了解“本命年”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 春 雨 惊 春 清 谷天 夏 满 芒 夏 暑相连 秋 处 露 秋 寒 霜降 冬 雪 雪 冬 小大寒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糁儿( ) 涿州( ) 渍( ) 阖家( ) 鬼祟 ( ) 抠门( ) 穿梭( ) 栗子( ) 门槛 捅进( )生疮( ) 簸箕( )疙瘩鬏( ) 秫秸( )( ) 糖黏儿( ) 豆馅( ) shēn zhuō zì hé suì suō lì kǎn tǒng chuāng bò ji jiū shú jiē nián kōu xiàn 初读课文,把不会的字词加点,通过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成下列习题。 1.给加点字注音。 2.用横线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并订正。 (1 )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气色采缤纷。( ) (2)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反老还童之感。( ) (3)妇女们忙的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芭根晒太阳,说闲话。( ) (4)灶王爷走了,门神也换岗了,便在影璧后面竖起天地杆来。( ) 采改为彩 反改为返 芭改为笆 璧改为壁 3.根据词义填写成语。 (1)看到美好的情景而心情愉快。— (2)由衰老恢复青春。—— 赏心悦目 返老还童 时间顺序 炒年货 吃腊八粥 买糖果 挑绒花 杀牲禽 备食物 送灶王爷 换门神 除夕守岁 拜新年 预热 增温 红火 发烧 腊月初一 腊月初八 腊月二十三 腊月三十 正月初一 学习探究 阅读第四段,思考:表现年味越来越浓的词语是那些?作者共写了几件事具体描绘家乡过大年的习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为什么“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 “舍不得吃”,是因为八宝粥太珍贵,太好吃,出于珍惜心理、节俭心理、好日子要细水长流的心理,从而舍不得吃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也是因为“太好吃”——吃起来就忘掉了其他,怎么吃也不过瘾,吃了还想再吃。二者似乎矛盾而又统一,人儿真实可爱,富有情趣。 宰牲禽 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 换门神 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 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 过新年 2.过年的风俗,寄托着人们的哪些期盼? 1、享受劳动成果 辛苦一年,幸喜五谷丰登,享用一下劳动成果 2、祈福迎祥 展望来年,祈求好运,祝愿平安幸福 3、密切感情 阖家团聚,增进亲情,密切邻里和整个村落的 人际关系,上上下下,远远近近,和和美美奔 前程。 3.作者借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 作为炎黄子孙,应知道民族风俗,祖国的传统,引起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表达对于童年生活的热爱。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 时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