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竹书纪年》(古本)成书与流传考
《竹书纪年》(古本)成书与流传考
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周隐王二十年(前296),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一、出土
西晋初年,汲郡( 今河南省卫辉市西南)人不准盗掘了一座战国墓穴,发现大批竹简,有数十车之多,竹简所书蝌蚪文十万余字。后来,这批竹简被官府收缴,由荀勖、和峤等整理、考正。其中的《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有十三篇。后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引用时,因其用竹简写就,称之为《竹书纪年》。
关于《纪年》的出土时间,据传世文献记载有以下四种说法:
一是咸宁五年(279),《晋书·武帝纪》记载:“咸宁五年……汲郡人不准掘魏襄王冢,得竹简小篆古书十余万言,藏于秘府”。
二是太康元年(280),《晋书·卫恒传》:“太康元年,汲县人盗发魏襄王冢,得策书十余万言。”《晋书·律历志上》:“武帝太康元年,汲郡盗发六国时魏襄王冢。”
三是太康二年(281),《晋书·束皙传》:“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纪年》十三篇。”荀勖《穆天子传序》:“古文《穆天子传》者,太康二年汲县民不准盗发古冢得书也。”
四是太康八年(287),出自《尚书正义·咸有一德》:“《纪年》之书,晋太康八年汲郡民发魏安僖王冢得之。”
这四种说法中,除第四种是孤证且与其他说法存在差距较大外,各有所据。清人雷学淇认为:“诸书所纪,或取盗掘之岁,或指收书之年,或言校理之秋也。”这种说法是比较合理的。
二、成书考证
考证盗墓人所盗掘汲郡之墓的墓主,有助于推测《竹书纪年》的成书时间。《纪年》记事止于魏“今王”二十年。关于“今王”,晋人认为可能就是墓主。《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惠王在位36年,之后是襄王,在位16年,再后哀王23年,昭王19年,安釐王34年。然而,《纪年》与《史记》中记载很不一致。《纪年》中有“魏惠成王三十六年,改元称一年”一条。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后序》中称:“惠王三十六年改元从一年始,至十六年而称惠成王,卒即惠王也。疑《史记》误分惠成之世以为后王年也。哀王二十三年乃卒,故特不称谥,谓之今王。”因此笔者认为,魏惠王曾改元,“今王”指的是魏哀王。魏惠王改元不见其他文献记载,历史上是否有惠王改元一事,对考证魏国世系至关重要,对推订《纪年》成书时间也很重要。《史记·魏世家》:“(惠王)三十六年,复与齐王会甄。是岁,惠王卒,子襄王立。襄王元年,与诸侯会徐州,相王也。追尊父惠王为王。”太史公认为惠王在徐州相王前已死。《孟子》中记载了一段惠王与孟子的对话,惠王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 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魏世家》中记载,“(襄王)七年,魏尽入上郡于秦。”“(襄王)十二年,楚败我襄陵。”如此一来,“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则成了惠王死后的事,惠王是不可能把这些事告诉孟子的。太史公对魏惠王的记载存疑,这在《史记》中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赵世家》中记载:“(赵武灵王元年,即公元前325年)梁惠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嗣”是魏襄王之名。这只能解释为魏惠王带着还是太子的魏襄王来朝赵,但据《六国年表》,赵武灵王元年为魏襄王十年,惠王已死。以上两条矛盾之处,用《纪年》相照应,魏惠王改元的说法则可迎刃而解。《史记》把魏惠王后元年数错当成了魏襄王的年数。战国君主改元,并非魏惠王一例。秦惠文王前元十四年(前324年),即因成王而改元。徐州之会,齐魏相王,魏惠王也因称王改元则合情合理。《世本·魏世家》中称“惠王生襄王嗣,襄王生昭王遫,昭王生安僖王圉”,没有哀王。唐朝司马贞《史记索隐·魏世家》则认为:“《系本》襄王生昭王,而无哀王,盖脱一代耳。孔衍叙《魏语》,亦有哀王。而《纪年》说惠成王三十六年又称后元,一十七年卒。今此文分惠王之历以为二王之年,又有哀王凡二十三年,级事甚明,盖无足疑。然则是《纪年》之作失哀王之代,故分襄王之年为惠王后元,即以襄王之年包哀王之代耳。”司马贞以西晋孔衍的《魏语》为据,一口咬定先秦的《世本》《竹书纪年》有误,实属臆测。《纪年》是魏国史书,对于本国君主,不应有误。顾炎武认为:“襄、哀字相近,《史记》分为二人,误耳。”清代学者黄式三说:“《史记》既分惠王之一世为二世,因分襄哀之一谥为二谥矣。”认为魏襄王与魏哀王为同一人,即魏襄哀王。钱穆在《先秦诸子系年考辨》一书中也认同这种说法:“三晋之君,自梁惠成以下,率多一君二谥,且有三四谥者。黄(黄式三)以韩有襄哀证魏襄哀为一君,说最可信。《史》误分襄哀二君。”现代学者杨宽认为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