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窑文化在三原.doc
地窑文化在三原
驾车从距离西安30多公里的三原县城一路向北驶向新兴镇,路越来越窄,坡势也越来越高。当地人说,这就是往塬上走了。
一片林荫密布的村落,便是远近闻名的柏社村。
新兴镇柏社村驻村干部李海峰带着我们从村南口进入,他说这样走距离保存完好的地窑最近。村口没有任何标志,沿着一条不足三米宽的村道往前走十多米,就能看到一座四方形的围堰。李海峰说,这就是一处窑院,保存完好,但已不住人了。
站在窑院边上往下看,估计有七八米深,一圈八孔土窑,门窗紧闭,古旧的窗格,透着沧桑。想着很多年前窑院里进进出出的人们不知今日身在何方,便有一种无名的感伤涌上心头。
源远流长
柏社村南北长1.6公里,东西长1公里。进入村子,其实更像走进一片树林。树木皆高大笔直,散布其中的一座座窑院,让人误以为是在林中设置的什么机关。窑院“涵于地下,陷于林中”,呈现出“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屋,闻声不见人,平地起炊烟”的神奇景观。在高低起伏的黄土掩映中,整个村落有一种古代武打片里的意境。
柏社村被一东西走向的街道整齐地划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地坑窑院分布集中,算是村中的核心区,北部有部分明窑(崖窑),中段东部为具有百年历史的明清古街区。西南段为近年来居民在地上新建房屋的居住区。
李海峰告诉记者,柏社村据传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村名,“社”则是古人祭祀土神的地方,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平安。但是,现在柏社到处都是高大的楸树,全村共有五万余株,反而见不到柏树的影子。李海峰自称“柏社通”,却也解不开这个谜。
柏社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六百多年前的晋朝,村址几经迁移,最早居于“老堡子沟”,前秦时移至“胡同古道”。胡同古道窄而狭长,弯曲不直,长约4.5公里。借助胡同古道的地势,柏社曾成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要塞。如今,村民的窑洞也是在胡同古道两侧修建。
南北朝时期,北魏在此建城堡,现存于村东北,城沟城形依稀可辨。隋代在古堡西南800米处建新城,今称南堡西城。唐朝经过贞观之治,南堡又添东城。
宋时柏社成为商贸集镇。明代时期建立北堡,其位于寿丰寺西侧,成为盛极一时的商贸集镇。现今,留有当年的商业街一条,民居街三条,明清古建民宅四院。李海峰说,目前政府已筹集资金,正在对商业街道路进行修整,这也算是修复保护柏社古村落工作的一部分。
柏社村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地理位置特殊,位于关中北部黄土塬沟壑区,属三原县的最北端,与现在的铜川市耀州区接壤,是关中通往陕北、甘、宁的重要通道,秦汉以后屡为兵家必争之地。
到了近代,柏社村是通往照金、马栏、延安的咽喉要地,红军、八路军均在此设有秘密交通站。1932年10月至1933年3月,习仲勋在同家地窑院里的故事,柏社村人人皆知,让古村落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柏社是地坑式窑院遗留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现居住人口3756人,分为15个居民小组。柏社村目前保留窑洞780院,其中下沉式四合院窑洞225院,保存完好的148院,废弃的52院,有人居住的地窑是25院。
据李海峰介绍,柏社村东西各有浊峪河与清峪河,解放前有钱人家其实是不住窑洞的,都是住在河边的大瓦房里,村民把那一带称为老城。住在“新城”地下窑洞的大多是穷人。“因为修挖地窑只需出苦力,不需要买砖瓦等建筑材料,为了省钱,有些人家两户甚至三户共用一个通道。”
当地人把挖地窑称为“打窑”,现今保存的地窑,基本上都是上世纪50年代“打”的,也有百十年的老窑。地窑院在当地被称为天井院、地阴坑或洞子院,除了方形还有L形的。
窑院风情
走着说着,记者随李海峰来到了左永超大爷的窑院。沿着通往窑院的坑道往下走,穿过一条长约四五米的地道,便来到地窑的天井院里。
因为李海峰和村民很熟,左大爷见他领人进窑院,也没有大惊小怪,任凭李海峰领着我们到处摸摸看看,自己则忙着继续整理屋前晾晒的核桃。看见记者对窑院里摆放的过去人们计量粮食的斗和升感兴趣,左大爷便走上前来搭话说,这是老物件了,好多人都没见过。
左大爷家的窑院呈长方形,东西各两孔窑,南北各三孔。老伴席芳茹大娘自豪地说:“这窑院住了我家七辈人了,五十二年前我嫁过来,就一直住在这里。”
对于窑院的历史,老人也说不清楚,但上百年的历史应该是有了。老人有三个儿子,都在窑院里结的婚,后来统一搬迁,儿子们都住到居民点了,只有老两口没搬,逢年过节儿孙们就会回到窑院里来。
有一孔窑是当厨房用的,灶台还是老式的,通着隔壁的火炕。火炕边的墙上悬挂着一面镜子,镜面和字迹都有些模糊,但能看到“新婚?I喜”的字样,还有一排用红颜色写的人名。左大爷说,这是当年他结婚时,乡邻朋友们一人凑了二分钱买的礼物,五十二年了,一直挂在那儿。
“过节二十多口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图书档案数字化融合服务探索.doc
- 图书编辑自我意识与大众意识的融合.doc
- 图书营销:移动互联新机遇加速显现.doc
- 图书资料实现网络信息化的重要性.doc
- 图书馆作为智慧服务中心的剖析与展望.doc
-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措施研究.doc
- 图书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讨.doc
- 图书馆在高校工作中如何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探究.doc
- 图书馆应设专业类图书趋向.doc
- 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嵌入式服务探索.doc
-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0张ppt).pptx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件.pptx
-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pptx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_熔化和凝固_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pptx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5节_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_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山东省中考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61页,含答案).docx
- 2025年山东省中考英语一轮复习(鲁教版)教材核心讲练六年级上册(24页,含答案).docx
-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48张ppt)1.pptx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7张ppt)1.pptx
- 唱歌 跳绳课件(共15张ppt内嵌音频)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快乐的一天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