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念泥土的气息.doc
怀念泥土的气息
向上的炊烟
米抗战
一
见过许多乡土题材的画作,大凡描绘村庄的作品,总能找到几笔淡淡的炊烟袅袅在其中,画面一下子就灵动了,意境也增了几分。
初见画里的炊烟,约莫是二十多年前。那是一张乡土题材的国画,有田地,有树木,有房子,当然少不了炊烟。印在母亲糊墙的一张报纸上,皱巴巴地从墙上鼓起来,有两个火柴盒那么大,被烟熏成了褐黄色,像极了黄土地的调子。
母亲做饭,我帮着烧锅,手拉着风箱的杆子,头一扭就看见它了。
那画贴倒了,母亲一定是无意的。想看得顺眼,只得弯下脖子,将眼睛倒过来。眼睛倒过来的时候,画里的炊烟就正了。
我无意怨母亲――她不识字,勤快,爱干净。
看罢,我就再没有留意它。
我得专心烧锅。辛劳的父亲即将归来。
二
炊烟袅袅的生活,永远是男人和女人的生活。“日子没法过了”的话,女人说,男人也说,说了是说了,从来就没人在意。饭不吃都在锅里,碟子碎了还有碗。偶尔的冰锅冷灶,不过是短暂的休整。
日出日落,月缺月圆,一擀杖能擀平的疙瘩,都不算疙瘩。这坎儿那坎儿的,也不过是灶前的葱胡子蒜皮子,一把火就能化腐为奇的小磕绊。一旦炊烟升起,锅碗瓢盆重新奏响,宁静平和的生活又回来了。
一抹炊烟激活了生活的脉象。这才是生活的常态。
三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炊烟不升的当儿,远望一个村庄,总觉着是残缺的。譬如此刻,我又一次站上了村外的山岗,为的是远远地望一望久违的炊烟。其实不必赶这一趟的,只要闭上眼睛,凭着记忆就能想象出村庄温情的样子。况且,来路逼仄,杂草丛生。
可我终究还是来了。
虽有淡淡的晨雾氤氲,村庄依然是不完整的。炊烟之于村庄,如同鼻息之于头颅,这一对密友,从遥远的石器时代携手走来,早已融为一体,共同历经了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
晨雾,怎么取代得了?
晨雾氤氲的村庄,总让人觉着是惺忪的,瞥一眼,都能染你一身睡意。试想,弥散的雾,怎么可能具备炊烟的精气神。
四
烟,因火而生,从来就不乏热情。
一把柴火填进灶口,袅袅娜娜的炊烟就升腾起来了,合着风箱“啪嗒啪嗒”的节奏,总能将农耕生活的情趣演绎得淡定而洒脱。
纵然日子平淡到“一口清水锅,三碗柴火饭”的地步,每一柱炊烟都向着天空升腾。
脱胎于草木的炊烟,理应携带着向往天空的优良品性。虽立根于黢黑的灶穴,却不忘将追求向上的精神薪火相传。看看,无论沐风还是迎雨,总是一如既往地向上升腾。
此起彼伏的炊烟,连绵不断的炊烟,经久不散的炊烟……林林总总,彰显和缭绕着的是一幅人间最催人向上的生活画景。宁静,温馨,和谐。哪怕只是淡淡地望一眼,也让人通体惬意。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5年8期,略有删改)
炊烟,就是做饭形成的烟气。曾经,有人的地方就有炊烟。那时,乡村、人家、炊烟,构成了人间最温馨最和谐的画面。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炊具的更新换代,炊烟渐渐消失在现代文明里。只有在偏僻的乡下,在诗文中,在图画里,才能一睹那袅娜的身影……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的思绪,去寻找那曾经的炊烟,去回味那逝去的生活。
一、一线贯穿,结构完整
《向上的炊烟》是一篇内容十分丰富的文章:儿时见过的国画,童年一家贫寒而温馨的生活,乡下男女吵闹过日子的情景,登上山岗寻找炊烟的举动,乡村烧柴做饭的场景……这些内容表面上看来有些风马牛不相及,可仔细揣摩就会发现:它们或者是直接与炊烟有关的活动,或者是以炊烟为背景的生活。故作者以“炊烟”为线索,把这些零碎的材料贯穿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写出了一篇情味盎然而结构完整的散文。
二、借物抒怀,情味浓烈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当然,本文也不是为写炊烟而写炊烟,而是借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怀,请看:“一旦炊烟升起,……宁静平和的生活又回来了”,可见炊烟是宁静平和生活的代名词;“又一次站上了村外的山岗,为的是远远地望一望久违的炊烟”,可见这种宁静平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已不多见,但作者还是在执着地找寻。再继续看:“每一柱炊烟都向着天空升腾”,可见炊烟还代表着“向上的精神”;“哪怕只是淡淡地望一眼,也让人通体惬意”,可见这种精神能给人多么强烈的熏陶和感染!
三、精选片段,层次分明
作者选材较广,难以一一展开详述,故只是撷取了几个片段来表现主题。这些片段以数字番号排列,既省略了过渡文字,又显得层次分明;交代虽只寥寥数语,描写却栩栩如生。如在第一节中,墙上的贴有炊烟图,“我”烧锅做饭自然也在产生炊烟,画里画外,融为一体。又如在第四节,“一把柴火填进灶口,袅袅娜娜的炊烟就升腾起来了,合着风箱‘啪嗒啪嗒’的节奏,总能将农耕生活的情趣演绎得淡定而洒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