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复习资料_王红.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理学复习资料_王红

《生理学》复习档案 主编人:王红 邮箱:1443957541@ 一、绪论及细胞的基本功能 1.机体功能调节方式的类型、特点(P4) ①神经调节,反应迅速、精确,作用短暂而影响范围局部②体液调节,反应缓慢、作用广泛而持久③自身调节,幅度小、灵敏度低、范围局限 2.反馈调节的分型、概念及生理意义(P5) ①正反馈调节: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促进或上调了控制部分的活动。促进了生理功能极快、完整完成。②负反馈调节: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反方向变化。维持了机体内环境稳定。 3.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转运对象,特点(P9) ⑴被动转运①单纯扩散,脂溶性高而分子质量小的物质,②易化扩散,不溶于脂质或在脂质中溶解度很小,必须依靠膜上特殊蛋白的介导来完成。⑵主动转运①原发性主动转运,带电离子,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②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等,间接利用ATP能量⑶出胞和入胞,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 4.Na+-K+泵(P11) ⑴一般情况下,每分解1分子ATP,可泵出3个Na+,同是泵入2个K+。 ⑵意义:①是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须的②维持了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③Na+在膜两侧的浓度差也是许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④是细胞生物电产生的前提条件 5.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P16) 静息电位: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位主要是K+ 外流所产生。 动作电位:Na+ 通道的开放和Na+ 大量内流。 6.极化、去极化、复极化的概念(P16) 极化:静息电位存在时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 复极化: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7.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P18) 刺激使细胞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 8.骨骼肌横管的作用,三联管的构成(P25) 横管的作用:将肌细胞膜兴奋时出现的电变化沿T管膜传入细胞内 三联管的构成:横管和两侧肌小节的纵管终末池 9.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及关键离子(P25) 步骤: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肌质网中的Ca释放入胞质以及Ca由胞质向肌质网的再聚集 关键离子:Ca的浓度 10.肌丝滑行学说的要点(P26) 肌肉收缩时,其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缩短 11.骨骼肌的收缩形式(P28) ①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明显缩短,但肌肉收缩的整个过程中张力始终不变 ②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其长度不可缩短,但肌肉张力增大 ③单收缩④强直收缩 二、血液 1.血细胞比容的概念(P32)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血浆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和作用(P33) 血浆晶体渗透压,形成:由血浆中的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作用:对维持胞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血浆胶体渗透压,形成: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作用: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容量起重要作用。 3.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P31,32) 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 内环境稳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4.血小板的功能(P40) ①生理性止血②促进血液凝固③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5.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P41) ①血小板栓子形成②血管收缩③纤维蛋白凝块生成 6.红细胞的生理特性(P35) ①悬浮稳定性②可塑变形性③渗透脆性 7.血浆缓冲对(P33) 清蛋白及其钠盐组成缓冲对,保持血液pH的稳定。 8.血清与血浆(P32,41) 血清,血凝后1~2h,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释放楚淡黄色的液体。 血浆,血管中的细胞外液,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别:血清中缺少纤维蛋白原和血凝发生时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而增添了一些凝血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的化学物质。 9.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42) ①纤维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的形成③纤维蛋白的形成 10.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和主要区别(P42) 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Ⅻ,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因子FⅢ 区别:①启动因子不同②反应步骤不同:外源性凝血步骤少,速度快③凝血因子的数量和来源不同:内源性凝血数量多全在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数量少有组织操作释放的因子FⅢ参与 11.红细胞凝集反应(P45) 血型不相溶的两个人的血液混合,会出现红细胞彼此凝集成簇。 12.血型(P44) 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三、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P52) 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自律性、特异性和收缩性。 2.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P56,54) 期前收缩,在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在下一次窦房结传来兴奋之前,心房肌或心室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