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声符谐声词族同源关系考证.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取”声符谐声词族同源关系考证.doc

“取”声符谐声词族同源关系考证   摘 要:“取”声符,根据《广韵声系》的谐声系统,可分为一级声符“取”,二级声符“?病薄熬邸惫?3个声符。一级声符“取”声有3个义类:获取义、柴义、会聚义;二级声符“?病庇幸桓鲆謇啵夯峋垡澹欢?级声符“聚”声有两个义类:会聚义、迅疾义。根据“音近义通”的原则,可系联“取、?病⒕邸?3个声符4个义类为一个同源词族。   关键词:“取”声符;同源词;义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1-0049-04   同源词是指有共同语源,音义都有一定联系的词。王力先生《同源字典》确立了考察上古汉语同源关系的音义准则,即“音近义通”。本文以沈兼士先生《广韵声系》中的谐声层级系统为线索系联汉语同源词。首先,从谐声系统入手建立一个基于谐声系统的词群;其次,以王力先生上古音体系为语音参照,按照音义双关的原则,确认同一谐声系统里的同源词;最后,论证同一词群里同源词间的音义关联。采用王力先生古声三十三纽和古韵三十部的上古音系统和拟音体系。文中上古音均来自郭锡良先生《汉字古音手册》。书证材料主要来自《汉语大字典》,《大字典》材料不足时再根据《故训汇纂》加以补充。   一、一级声符:取声   (一)取声――取娶(获取义)   取:七庾切(广) 清??合三上遇 (古)清侯tsh??D??|wo   娶:七句切(广) 清遇合三去遇 (古)清侯 tsh??D??|wo   语音上,“取”与“娶”为清母侯部,古音相同。语义上,均有“获取”义,“取”为一般的“捕取、获取”,“娶”则特指娶妻。是故可判定“取”与“娶”为一组同源词。   1.取。本义为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说文?又部》:“取,捕取也。”《周礼?夏官?大司马》:“(狩)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郑玄注:“得禽兽者取左耳,当以计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驼撸?皆吾敌也,虽及胡?V,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由本义引申为捕捉。《集韵?韵》:“取,获也。”《诗?豳风?七月》:“取彼狐狸,为公子裘。”《晋书?祖逖传》:“逖诱(谢)浮使取(张)平,浮谲平与会,遂斩以献逖。”《旧唐书?李?宕?》:“初至张柴,诸将请所止,?逶唬骸?入蔡州取吴元济也。’”再引申为一般的获取。《广韵???韵》:“取,受也。”《左传?庄公六年》:“若不从三臣,抑社稷实不穴食,而君焉取余?”《礼记?丧大记》:“取衣者亦以箧。”郑玄注:“取,犹受也。”唐邢象玉《古意》:“伫杯欲取醉,悒然思友生。”《西游记》第六十二回:“国王疑僧盗宝,衔冤取罪,上下难明。”   2.娶。娶,指男子迎接女子过门成亲。特指娶妻。《说文?女部》:“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段玉裁注:“取彼之女,为我之妇也。经典多??娶为取。”《书?益稷》:“娶于涂山。”《白虎通义?嫁娶》:“娶者,取也。”《易??ァ罚骸拔鹩萌⑴?。”陆德明释文:“娶,本亦作取。”《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椒举娶于申公牟。”陆德明释文;“娶,本又作取。”《论语?述而》:“君娶于吴。”陆德明释文:“娶,本今作取。”《世说新语?文学》:“羊孚弟娶王永言女。”   (二)取声――????t?P(柴义)   ?:侧鸠切(广) 庄尤开三平流 (古)庄侯 t?蘩??D??|o   ??:子侯切(广) 精侯开一平流 (古)精侯 tso   ?P:侧鸠切(广) 庄尤开三平流 (古)庄侯 t?蘩??D??|o   ?t:侧鸠切(广) 庄尤开三平流   “?”与“?P”古音相同,为庄母侯部;“??”与“?”“?P”古音精庄准双声,侯部叠韵;“?t”,从竹取声,庄母尤韵,《广韵》侧鸠切。反切、中古音韵地位均与“?”“?P”相同,依据“同声必同部”原则可类推“?t”上古亦为侯部字。   语义上,“?”为麻秆;“??”指木柴;“?P”是指麻秆;“?t”指竹黄,也称竹柴。麻、竹皆族生之物,易取聚之。可推知??亦丛生之灌木之类,故易取为薪者。若乔木取则难矣。此义与“获取”义、“会聚”义相通。   因此,可以证明此谐“取”声的词“?、??、?t、?P”是一组同源词。   1.?。?,麻秆。又泛指草本植物的茎。《说文??H部》:“?,麻蒸也。”《集韵?侯韵》:“?,茎也。”《仪礼?既夕礼》:“御以蒲?。”郑玄注:“蒲?,牡蒲茎。”胡培?正义:“盖取其皮以为麻,而其中茎谓之蒸,亦谓之?,因而凡物之茎皆谓之?,故郑以茎释?也。”《文选?潘岳〈西征赋〉》:“感市闾之?井,叹尸韩之旧处。”李善注:“?井,即渭城卖蒸之市也。”   2.??。本指木柴。《说文?木部》:“??,木薪也。”《玉篇?木部》:“??,柴也。”《广韵?侯韵》:“??,薪别名。”??,通“?”,麻秆。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