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概况、安全性评价、争论问题与发展前景摘要
四、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争论问题解读 安全性评价的一般原则 风险效益平衡原则: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的研发是以商业化应用为目标的,除了要进行技术性评估外,还需要进行商业效益评估,以使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美国于2001年颁发了转基因小麦安全证书,但2004年孟山都公司主动撤回了商业化种植申请。原因是:①小麦是密植冬季作物,草不多、虫害少,转基因抗除草剂、抗虫小麦的外源基因作用有限,性价比不高;②美国小麦大量出口,但国外消费者接受转基因小麦程度低,商业前景不明确。 熟悉性原则:熟悉外源基因供体生物、外源基因及其目标性状,熟悉受体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农艺学特征,熟悉转基因产物对健康、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有利于判断转基因作物的风险大小。熟悉业已存在转基因作物特征,为类似的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借鉴。 四、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争论问题解读 美国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体系 美国转基因安全管理以产品的特性和用途为基础,按照1986年颁布的《生物技术法规协调框架》,分别由农业部(USDA) 、环境保护署(EPA) 、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根据各自的职能对基因工程工作及其产品实施安全性管理。 USDA的职责是依照《联邦植物病虫害法》和《联邦植物检疫法》等法规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管理,负责转基因产品的种植安全,如审查转基因生物是否会成为有害生物(超级杂草、新病原载体等)。 EPA依照《联邦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法》、《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等法规对转基因杀虫(菌/病毒)剂进行管理。一是评估种植该转基因作物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可能影响,二是评估该转基因作物或其产物作为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可能影响(如毒性、过敏性等)。 四、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争论问题解读 美国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体系 FDA依照《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等法规,评估转基因产品作为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以及标识管理。FDA关注的是成品食物中是否含有有毒、有害成分或潜在有毒、有害成分。如有,是否含量在合理限度以下。另外,就是该食品成分是否与众不同,是否需要标记,以及怎样标记等。 FDA只要求在营养素组成、营养价值或安全性具有明显不同的转基因产品标识,如: 不需标识:通过安评的Bt蛋白、油脂; 需要标识:新过敏原、维生素高于正常范围。 四、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争论问题解读 美国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的监管体系 性状/作物 主管部门 评价内容 抗虫性状/食用作物 USDA, FDA, EPA 评估对于农业(种植)、食品、环境的安全性。 抗除草剂性状/食用作物 USDA, FDA, EPA 评估对于农业(种植)、食品、环境的安全性,评估除草剂使用的安全性。 抗除草剂性状/观赏植物 USDA, EPA 评估对于农业(种植)、环境的安全性,评估除草剂使用的安全性。 油脂品质改良性状/油料作物 USDA, FDA 评估对于食品、农业(种植)、环境的安全性。 转基因三文鱼(鲑鱼) FDA, USDA 评估对于食品、农业(养殖)、环境的安全性。 四、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争论问题解读 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93年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根据这个办法,农业部1996年制定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国务院于2001年5月23日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一直援用至今。 根据这个条例,农业部于2002年1月5日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3个配套规章,自2002年3月20日起实行 。 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之后,以农业部为主,相继建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技术检测体系、监测体系、技术标准化体系。 四、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争论问题解读 我国转基因作物的安全管理和评价程序 研发阶段 安全评价内容 场所/面积 科学研究 研发单位转基因生物安全小组评估外源基因风险和效益,决定是否开展该转基因作物的研发;但涉及3、4级需报告备案 。 实验室、温室、隔离试验田等 中间试验 (报告备案) ①新表达物质毒理学评价。②新表达物质致敏性评价。③关键营养成份与抗营养因子检测。④抗虫作物:交互抗性评价。 试验基地,面积≦4亩 环境释放 (审批) ①新表达物质含量(表达量)检测。②目标蛋白功效评价和对靶标生物的影响。③对非靶标生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试验基地,面积4~30亩 生产性试验 (审批) ①新表达物质热稳定性和可消化性检测。 ②全食品安全性检测。 ③生产加工对食用安全性影响的评价。④按个案分析的原则需要进行的其它食用安全性评价。 ⑤转化体生存竞争能力评价。⑥外源基因飘移风险评价。⑦靶标生物抗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