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报”之十六《燕都时事画报》与《神州画报》.docVIP

“晚清画报”之十六《燕都时事画报》与《神州画报》.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画报”之十六《燕都时事画报》与《神州画报》.doc

“晚清画报”之十六《燕都时事画报》与《神州画报》   在《晚清画报之十四?醒世画报》中,我提及:“不像上海画报多有大报作为依托,信息来源比较丰富,不少北京画报就是草台班子,无法独立采编,只能依靠街谈巷议。这也是晚清北京画报数量很多,但旋起旋落、屡战屡败的缘故。”这里所描述的京海画报之差异,不仅关于存世时间长短,更牵涉观察角度与论述立场。不妨就以同样创办于1909年的《神州画报》和《燕都时事画报》为例。   《燕都时事画报》馆设北京前门外琉璃厂土地祠庙内,发行兼编辑广仁山,编辑来寿臣,经理兼督印刘雁如,宣统元年(1909)四月二十九日创办,日刊,每期8页。未知此画报何时终刊,收入《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印,2003年)第19册的,不足三个月。1909年1月至1911年7月,《神州日报》曾出版多种画报,可惜名目各异,互相重叠,一时难以厘清。其中,1909年6月11日创办的《神州画报》,据说总共发表了一千四百多幅图像。若此说属实,则收入《清代报刊图画集成》(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第5册的,仅占四分之一。而且,这些印有“《神州日报》附送”字样的画报散页,乃事后装订成册,日期排列颠三倒四。   不谈细节,就说整体风貌:《燕都时事画报》的视野局限于京城,且注重的是教育与风俗;而《神州画报》则放眼全国,兼及现实政治,对官场多有严厉抨击。如此差异,在晚清京海两地画报中,其实很有代表性。   《燕都时事画报》第4号上有一“讽画”,那官员眼看着天平明显向“元宝”一端倾斜,而“名誉”则显得无足轻重,于是笑逐颜开:“吾既爱元宝,可就不故(顾)名誉了。”如此强调“名誉”与“元宝”的对立,显然是在呼应创刊号上的《本报发刊词》:“报纸系以开通风俗为重,并不是专以营利为目的。”此说立意甚佳,可在政治风云变幻的大时代,纯粹从个人修养角度立论,显得苍白无力。   就像海硕鹏《燕都时事画报祝词》所说的,既然朝廷宣布预备立宪,而人民水平明显不够,报章真的是任重道远:“若要开通这班没程度的人们,固然非画报不可,也非极有魄力的画报不可,非极有学理的画报不可。”(第14号)但实际上,《燕都时事画报》依旧沉湎于北京城内街头巷尾的各种奇闻轶事,更适合于茶余饭后作为谈资,很难说“极有学理”。举个例子,画报中多次出现某街某巷某恶婆婆虐待儿媳妇的报道――如第5号上胡竹溪所作《虐待儿媳》【图1】,虽则有理,绘制也精,可此类图文在同时期北京各画报中经常出现,因而缺乏新闻性。   相对而言,《神州画报》的眼界要高出许多。比如,即便同样喜欢讲妓女故事,这里既有北京胭脂胡同妓女从良的轶闻(《特别礼物》),也有广州陈塘妓女议政的宏论(《陈塘群妓论军情》),趣味明显胜出一筹。更何况,与京城文人小心翼翼回避政治不同,上海画家更倾向于揭露、嘲讽各式贪官污吏。彭永祥《中国近代画报简介》提及《神州画报》:“在《官场之活剧》大标题下,从六月初到八月初,陆续刊出二十一画”(参见丁守和主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介绍》第四集66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虽然我只见到其中的一半,还是能感觉到马星驰绘制的此系列讽刺画的力度与喜感。如第二幅《二簧癖》【图2】和第七幅《革党之风声鹤唳泪》【图3】,如此放肆的笔墨,便不是京城画家所能效仿的。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朝廷控制能力的问题――天子脚下,哪容得你随意撒野?   可在我看来,这种“拘谨”,不完全是政治控制所致,更缘于京城画报作者们的道德及文化立场。比如,喜欢说说唱唱,这本是北京民众的日常生活趣味,因不符合女子“文静”“娴雅”的传统想象,就被这些立志“改良群治”的画家们极力嘲讽。这幅《这也是家庭教育吗》【图4】,放在今天,不仅不是“没教养”的标志,反而可能以“风雅”著称:   日前访友,行至崇文门外头条,忽闻女子弹唱之声。细一调查,是该住户有六个姑娘,平日到(倒)很规矩,可是每天晚上,在门洞内必要大弹大唱足乐(没有教育)。招的附近的住户,竟有无知之徒,为听唱品评好歹打架的(醋)。哈哈,望该家长您约束约束吧。要是只为好这个乐儿,毁了名誉,您说够多们(么)冤呀!该区也应调查调查,闹出事来,也得跟至(着)麻烦哪。(《燕都时事画报》第56号)   与此图立场相近的,还有第11号上的《有伤风化》【图5】。宣武门外南斜街某家姑娘喜欢弹唱时调,招得邻居围观,作者于是感叹:“唉,这就是没教育的家呕!”就因为妓女能弹会唱,招人喜欢,良家女子就不能借此自娱自乐?京城里的志士们,未免过于拘泥了。   说到开启民智,晚清志士首先想到的,必定是办学堂。当《燕都时事画报》还在欢呼蚕桑女学堂的创办(《蚕桑女学成立》【图6】),《神州画报》已经在表彰美国女教士如何在山东烟台创立启喑学馆了。这则刊于宣统二年四月初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