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报”之十一《醒俗画报》及《醒华日报》.docVIP

“晚清画报”之十一《醒俗画报》及《醒华日报》.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画报”之十一《醒俗画报》及《醒华日报》.doc

“晚清画报”之十一《醒俗画报》及《醒华日报》   “以唤醒国民、校正陋俗为宗旨”的《醒俗画报》,1907年3月创办于天津。先为旬刊,后改五日刊,1908年5月更名为《醒华画报》。后因政见不同,温世霖与陆辛农另组《人镜画报》,《醒华画报》改由陈恭甫接办。5月16日,该刊增发《醒华日报》。1910年8月,《醒华画报》与《醒华日报》合并,每月由发行9期改为15期,逢双日出版。《醒华画报》大约于1913年1月(1618期)后停刊。以上文字,据侯杰、王昆江编著《〈醒俗画报〉精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的前言《清末民初的社会风情——〈醒俗画报〉解读》撮述而成。   我没有全面考察此存在时间长达六年、在晚清画报中属于长寿的“醒俗-醒华”系列画报,只是因《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续编》(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编印,2003)第十七册收有若干《醒华日报》,而这部分作品未被《〈醒俗画报〉精选》选录,故一探究竟。选本漏收,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编者未见,一是有意忽略。本文希望在社会史之外,兼及新闻史及政治史,为“精选”拾遗补缺。   《〈醒俗画报〉精选》注重的是年节、婚姻、丧葬、信仰,以及官场现形、病态众生、文明风尚、慈善赈济等,如此分类编选,凸显风俗场面,有个明显的好处,那就是容易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如23页的《兔儿转运》【图1】以及174页的《有关风化》【图2】,画面都很精彩,值得今人仔细把玩。中秋赏月时,献花果焚香烛,祭拜兔儿爷;夏夜里聚集街头,吹拉弹唱,吸引众多妇女观赏——这不是很好的民俗场面吗,为何编者惴惴不安,非要加以嘲讽批判不可?这就说到晚清画报中普遍存在的因追求“文明开化”而蔑视传统中国习俗。我在《城阙、街景与风情——晚清画报中的帝京想像》(《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2期)中曾提及:   晚清小说及画报中热火朝天的“破除迷信”,代表了那个时代思想的主流。经过庚子事变,亡国惨剧迫在眉睫,志士们以救国为第一要务,根本没有心思谈风月,说民俗。正因提倡启蒙、破除迷信成了最为响亮的口号,京沪两地的画报中,“风俗画”日渐隐去,乃至于基本消逝。回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体贴那代人的忧心如焚,对于其驱逐“风俗画”之举措,虽不大以为然,却也可以有通达的体认。   今人阅读此类画报,不妨略去其批判立场,观赏那些精彩的民俗画面。   唯一既是社会风情,又符合文明开化理想的,是新式学堂各项课外活动,如演说、唱歌、体操、运动会、展览会等。《〈醒俗画报〉精选》中收录不少此类作品,而我对224页《参观蒙养院纪盛》【图3】特别感兴趣。此图文中提及的“严侍郎”,乃南开学校创办人之一严修先生(字范孙,1860-1929);至于导览参观活动的“该院管理严约敏先生”,则是严修的侄子,后长期任教于南开学校,1913年不幸病故,第二年亲友及学生捐资在校园里修建了“思敏室”。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教育家,严修早年入翰林、出任贵州学政、学部左侍郎等,后专心致力于教育改革,成绩卓著,故留名青史。此前我只知道其创办南开学校,不晓得这位两次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的“老先进”,还曾在家中创办蒙养院。   很可惜,《清末民初报刊图画集成续编》收录的《醒华日报》,只有第729至第759号,区区31期,每期四页,没有出版时间。但根据画报内容,很容易推算,此乃1910年6月至7月间的画报。因为《失城纪念会志盛》【图4】及《女界开通》【图5】都提及“日昨”或“十九日”天津数万民众聚会,以纪念“天津失城十周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六月十八号(1900年7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天津人民永远铭记。这两则图画都提及了张伯苓在现场的演说,后一则更为详细些:“首奏乐开会,由张伯苓君演说开会之宗旨”;中间很多人登场演说,“末由会长张伯苓君致辞,闭会”。遗憾的是,数万人集会,场面当极为壮观,那种宏大气势画面上完全显示不出来。   这就说到画家对于画报的重要性。除了已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吴友如(上海)、高剑父(广州)等,若谈北京画报,你必须知道刘炳堂,因他参与创办了《启蒙画报》(1902)、《北京画报》(1906)与《益森画报》(1907);你必须了解李菊侪,因他是《日新画报》(1907)、《中实画报》(1908)、《菊侪绘图女报》(1908)、《醒世画报》(1909)、《燕都时事画报》(1909)、《菊侪画报》(1911)的主要画师,你还必须晓得英铭轩,因他为《开通画报》(1906)、《当日画报》(1908)、《两日画报》(1908)等绘图。同样道理,讨论“醒俗-醒华”系列画报时,必须关注近代天津画家陈恭甫。   冯骥才不愧是画家,他在2007年1月29日《今晚报》上撰文推介《醒俗画报》时,有一段话很有见地:“《醒俗画报》还邀请一位名叫陈恭甫的画家作图。陈先生是一位市井名家,善画时装人物。这在当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