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具体何指.doc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具体何指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语出《论语·阳货》篇,全句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历来对此解释莫衷一是。笔者不揣浅陋,试作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汝子”与“女子”之辨
持“汝子”观点的学者认为,《论语》一书中涉及的“女”字,皆为通假字,通“汝”,为代词。此处“女子”也毫无例外地该作“汝子”讲,翻译为“你们这些小子”。甚至有人认为孔子没有说过“女(nǚ)”字。
事实是否如此呢?据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1版第217页)统计,《论语》中涉及“女”字共计17处,其中“女”字单独16处,皆为人称代词。“女乐”1处,即《论语·微子》篇:“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此处的“女”字无疑就应作“女性”讲。《国语·鲁语·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载“仲尼闻之曰:女知莫如妇,男知莫如夫”,这“女”字就应作女子讲。另《孟子》中涉及“女”字18处,其意有三:1.指女子;2.动词,嫁;3.同“汝”,人称代词;涉及“女(nǚ)子”两处。
先秦典籍中,除《列子·周穆王》有“天下尽迷,孰倾之哉?向使天下之人其心尽如汝子,汝则反迷矣”外,其他并无“汝子”之说;但“女子”一词却在先秦典籍中俯拾即是。如《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周易》屯卦六二爻辞“屯如邅(音占,转也)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韩非子·亡》“女子用国、刑余用事者,可亡也”……诸书“女子”皆指女人。此外,《孟子·滕文公下》载:“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往之女家”之“女”,读为“汝”,“女子之嫁也”当然是指女人之嫁。
另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在“女子”中间点开,断为“女”与“子”,认为“女”指的是君主的妻妾,“子”指的是君主的儿子,而“小人”指的是君主周围的宠臣、佞臣、优伶、宦官之类。但需要指出的是,以文言中“妻子(即妻子和儿子)”来死套“女子(即女人与儿子)”纯属望文生义。另外据杨伯峻统计分析,《论语》中共涉及“子”字430次,意思分别为1.儿女(19次);2.对人的称呼(410次,其中特指孔子375次);3.用作动词(1次)。故将“女子”理解为君主妻妾及儿子也很欠妥。
更有人以为,在《论语·阳货》这章里,孔子没有任何轻视女人的思想。这句话反映的是孔子的择婿观;依据是:“女子”,并非现在所指的“女人”。古代传统称儿子、女儿为“子”,“子”也指女儿。这里说“女子”,在“子”前加一“女”字,特别指明是“女儿”。且《说文解字》释:“与,赐与也。”“与”在这里的意思是“嫁与”。笔者认为这种分析过于主观,抓住“与”字的一个义项就不及其余。
二、古今“小人”之别
据统计,“小人”一词在《论语》一书中共出现24次,其中有19次是和君子相对而言的,有5次是单独出现的。仔细分析起来,其意义也绝非现代汉语词典所讲的地位较低的人与品质卑劣之人所能概括。杨伯峻则概括为两个意思:1.无德之人(20次);2、老百姓(4次)。笔者认为“小人”主要是指地位低下,思想高度不够的人。从词性上看,多属中性词。
三、了解孔子生平及思想
读《史记·孔子世家》及《孔子家语·本姓解》,可知孔子3岁丧父,由母亲在抚养长大。孔子19岁时母亲去世,他守孝3年。母亲给孔子的成长以很大的影响。无独有偶,儒家的几位代表人物如曾子、孟子等皆是早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孔子、曾子、孟子能成为一代圣哲,都与其母亲的呵护密切相关,故而儒家先师们都以孝著称。孝顺父母特别是母亲,自然也就成为孔子学派的一个重要思想。
孔子的全部学说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仁”,仁就是爱人,《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泛爱众”是孔子所主张的爱人,并不是只爱某种性别的人、某个阶层的人,而是爱一切人。《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钱穆先生评注道:“发于仁心,乃有仁道。而此心实为人性所固有。其先发而可见者为孝弟,故培养仁心当自孝弟始。孝弟之道,则贵能推广而成为通行于人群之大道。有子此章,所指浅近,而实为孔门教学之要义”。由仁而派生出来的孔子的著名伦理准则之一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很难想象孝敬母亲的孔子会去歧视天下的女子。
孔子编订的《诗经》曰:“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宜尔家室,乐尔妻孥。”《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大学》则说:“所谓治国者,必先齐其家。”从这也可以看出,孔子很重视妇女在创造和谐家庭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修身—齐家—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