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docVIP

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doc

从海东盛国到开放窗口:让历史告诉未来   这里是唐朝渤海古都的“海东盛国”,这里是汉、朝、满等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这里有朝鲜族洞箫、满族剪纸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有朝鲜族文化、萨满文化、生态文化、移民文化、……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珲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让我们穿越浩渺的历史烟云,溯寻城市发展的脉络,一路领略珲春深厚而独特的魅力。   漫长的历史长河,孕育了珲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传递着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特征。   渤海故都 龙虎扬威 红色家园   珲春,最早在《金史》中有“浑蠢”名,来自女真语,也就是后来的满语。在此后的诸多史料中“浑蠢”还写作“浑淖浑”、 “训春”等,最后音译汉化为“珲春”。   据《三国志》和《新唐书》记载:早在公元前27年(汉河平二年),今珲春市境内的温特赫部城就已是高句丽的栅城。   唐代渤海国时期,在珲春温特赫部城设东京龙原府。唐贞观元年(公元785年),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将都城由上京(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第镇)迁至珲春(今三家子乡八连城古城址),珲春最古老的街道―龙源街也因此得名。   清初,珲春属封禁区。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这是有资料可查的珲春地名第一次在官方出现。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1881年(清光绪七年),增设珲春副都统,统辖延边大部分地区。直至1913年(民国二年),珲春厅改为珲春县。珲春初建县时县城称首善乡珲春城。1930年后改称第一区。   孝贤皇后富察氏,渤海国第三代国王大钦茂,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吴大?、李金镛……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让珲春这片土地变得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1880年至1886年,清朝爱国大臣吴大?,受命于危难之中,两度供职吉林,四次光顾珲春,亲勘边境,于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协定内容含补立“土”字牌,添立“啦”、“萨”、“玛”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记号;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等。如今,矗立在珲春市区的龙虎石刻及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五角碑亭,就是为纪念爱国大臣吴大?而建立的。   珲春自古以来在军事上是东疆重镇,也是一座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20世纪的30年代初期,东满特委派刘建章来到大荒沟清水洞,成立了中共珲春县委,刘建章任第一任珲春县委书记,解放后成长为共和国的铁道部长。   1932年1月,珲春县建立了第一支抗日武装队伍――大荒沟别动队。同年秋,中共珲春县领导大荒沟人民创建了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1933年8月,珲春县游击队在大荒沟抗击日军讨伐队和伪自卫团突袭时,13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1945年8月珲春解放后,广大党员群众全力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先后有482名优秀儿女在解放战争中牺牲,有889名烈士的鲜血洒在朝鲜土地上。   一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   纵观珲春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珲春是一个移民城市,现有汉、朝、满三大主要民族,还曾是一千多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   满族是珲春最早的居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满族的祖先史称肃慎,在两千多年以前,生活在长白山以北、黑龙江下游、东到日本海的广大地区。珲春的满族是满族系一部的移民。   作为珲春第一大少数民族――朝鲜族,祖先生活在朝鲜半岛及长白山一带。公元十世纪初,朝鲜半岛统一为高丽王国。称高丽族,1392年,高丽贵族李成桂废高丽王瑶,自立为王,废除高丽国名,高丽族更名为朝鲜族。清嘉靖年间,生活在朝鲜东北部中朝边境地带的朝鲜人,艳羡图们江对岸被清廷封禁多年的膏腴土地,开始越江私垦。初期是“朝耕暮归”进而“春来秋去”,后来就干脆留居不归了。到1931年时,朝鲜族占人口的55.7%,成为珲春的主体民族。   珲春自古就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之一。   夏商周时期,这里为九夷之地,土著民族肃慎族曾与中原地区通聘,珲春时为肃慎国东南境。秦汉时期,日本海沿岸已与中原以及日本群岛通商,珲春曾经是这条商路上的中转站。   唐朝渤海时期,经济日趋繁荣,对外开辟了珲春经日本海到日本的“海上丝绸之路”,以药材、林产品、皮革制品、纺织品等换回国人所需的米、粟、布、帛等;对内则大力发展冶铁、陶瓷、纺织、制盐等产业。这一时期历史上被誉为“亚洲第二大国际商埠――海东盛国”。   明清及近代时期,中国有三次比较大的迁徙活动――下南洋、走西口、闯关东。其实,还要加上“跑崴子”。跑崴子是闯关东这条路的延伸,是一条著名的商旅文化之路。而珲春,正是这条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节点。那一时期,大批来自关内外的商人及珲春本地的土著人从珲春的春化分水岭出发经“蒙古街”,从陆路来到海参崴,带去人参、鹿茸、貂皮、茶叶等土特产,用以货换货的交易方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