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吕碧城被遗忘的原因.doc
浅析吕碧城被遗忘的原因
摘 要: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吕碧城以一个先觉女性的形象进入政界、商界、文学界、教育界、新闻界及学术界,一度形成“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盛况,但在1943年吕碧城离世后,她几乎被历史遗忘。本文从历史背景、地域因素、文学创作、个人原因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吕碧城被遗忘的原因。
关键词:吕碧城;遗忘;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革命救国成为了时代的潮流。纵观吕碧城一生,她并没有参加过任何革命组织。她在1914年加入的南社,辛亥革命后革命色彩大大减弱。吕碧城坚持“救亡国强,必须从教育和宣传着手”,主要致力于传播事业和教育事业方面。因此,尽管吕碧城热衷于女性解放与创办新学,但她主张一种温和的变革,始终没有走在革命的前端。同时,文化传播需要媒介。19世纪末,报刊事业开始走向繁荣,革命党人和改良派借助传播媒介破除封建思想,打开了国人的视野。据资料记载,20世纪初的报纸、广播、印刷、报刊数量骤增,1901年底的报刊数1590年增加1倍多,而1905年5月的报刊数又比1901年底增加了1倍。但是这些传播媒介受制于落后的科技条件、地域、交通、运输、邮政、印刷业等,再加上受众面也较狭窄,且其时效性不长,不易长期保存等因素,这都大大限制了社会文化的传播。
其次,吕碧城在新文化运动前后,频频出国,常年旅居国外。1918年,吕碧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文学与美术。1926年秋天,吕碧城再次游历美国。1927年再度赴美,转赴西欧,游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等地,长达七年之久,写下《欧美漫游录》,并在北京《顺天时报》以及《半月》杂志连载。1928年,她开始在法国巴黎从事佛教活动。后定居瑞士日内瓦湖畔,弘扬佛法,编译了《欧美之光》等书。1933年冬,她离开瑞士回中国,其间,她完成了《观无量寿经释论》等佛学方面的著作。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第三次出国到欧洲,后来在欧美宣传慈悲佛学,希望用佛教慈悲理念来阻止野蛮的战争。1938年3月,吕碧城再次漂洋过海,一直到1940年秋自瑞士东归。1940年底,吕碧城在香港暂居,由于归途受阻,遂住在香港。地域上的偏离也使得吕碧城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再次,从吕碧城的文学创作上来说,一方面,她所处的时代,在五四运动的思潮下,白话文由于其简洁明了、方便等特点,已经冲击了文言的发展,并且逐渐取代文言文。白话文创作在20世纪后更是成为一种新的写作风潮。吕碧城虽然也积极主张开民智,一度被称为“融新入旧”的女学哥伦布,但是她却又依旧热衷于文言文。即使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后,吕碧城依旧固执地站在了坚决反对白话文顽固阵营这一边,坚持“国文为立国之精神,决不可废以白话以代之。”吕碧城在《欧美漫游录》中为了支持自己的言论发表了洋洋大论,概括以来不外以下几点:一是中国方言众多,语音各不相同,只有文辞能够统一;二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不可能用当时口语记录传承;三是文言文精简锤炼,辞藻优美,意义严谨,非市井口语所能比。这与当时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文言文的创作必然会被当时的社会所忽视。而且,当白话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不可阻挡之势时,文言文的文本的传播必然也将受到冲击。
另一方面,吕碧城文学创作最高成就当属其词,龙榆生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就把吕碧城之词称为三百年词家的殿军。吕碧城早期词作大多以伤春悲秋、念远伤别为主题,继承了传统闺中词的婉约风格,但到了中晚年,多运用佛道词汇、典故,饱含哲理。词毕竟是文学艺术,不是宣扬佛理道义的经文,过分偏向为“佛理”而作往往会显得晦涩难懂。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成为我国社会结构中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其社会生活、文娱活动都与商品经济紧密联系起来,报刊书籍也成为市民工作之余的必备之物。这时小说成为城市一种新的文化形式,融入整个都市生活中,以其通俗易懂、轻便有趣、价格便宜占领了文化市场,取代了传统诗词并且逐渐引领了社会风尚。陶曾佑曾描述当时这一盛况:“二十世纪之中心点,有一怪物焉;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叩则鸣……热度骤跻极点,电光万丈,魔力万钧,有无量不可思议之大势,于文学界中大放异彩,标一特色,此何物欤?则小说是也。”据统计,1902年至1919年间的文学性刊物约有85种,以‘小说’命名的达30种,出版的小说机构达100家之多。由此可见,小说已形成了压倒性的趋势赢得了广阔的文化生存环境,吕碧城的文言创作的词作自然也就容易受到了排挤。
最后,吕碧城前半生涉足了文界、学界、商界、政界,特别是在袁世凯政府的任职期间,她亲眼目睹了军阀之间尔虞我诈的派系斗争,现实的残酷和政治以及自身的经历使她心中的郁结不断加深,她一直试图寻找精神寄托来缓解内心的痛苦。1919年,吕碧城在北京谒见谛闲法师,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