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钖国春秋
钖 国 春 秋钖,华夏文明史上一个独特的古地名,却有多种写法和读法,这个朝代叫“锡”,那个朝代叫“鍚”,读音不同,意思相差万里,让专家们头疼不已! 郧西钖义山,道教典籍中的洞天福地,《水经注》中的名山,却总是与娘娘山搞混,到了元末明初,又被当地百姓改名“羊尾巴山”,名字实在太俗不说,在许多专家的论证中,又与汉江对面的钖穴山混在一起,读者们看了如坠云雾。 “钖”字难读难解,而围绕着“钖”字的许多历史课题也没有确切的说法。到底有没有钖国?钖义山到底是哪座山?钖穴的位置在哪儿?钖郡、钖县是何时建置、何时撤并的?因为缺乏史料和文物实证,许多专家学者“望钖兴叹”。2012年,借助郧西县政府编纂《千年上津》的机会,有关人员经与故宫博物院联系,意外找到了一枚“钖丞之印”。又与台湾故宫博物院联系,在原版《四库全书》中查阅到大量有关“钖”的珍贵史料。同时,借助《湖北省建制沿革》、《十堰市历史建置考》等资料,基本搞清了“钖”字的变迁,“钖国”的简史。 钖文化是以郧西羊尾、陕西白河一带为中心的汉水文化分支,地跨汉水两岸,影响直达川陕。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们先以汉水为界,介绍汉水北岸的郧西钖义山。 汉江北岸与“钖”密切关联的有两座山,一座是羊尾山,在郧西羊尾的北面,主峰海拔1064米;另一座是娘娘山,主峰海拔1099米,两座山中间隔着一条板桥河。 过去,许多学者在研究这两座山的时候,总是与另外两座古山的名称搞混,这两座古山山名是 “钖义山”和 “天心山”。有的专家把娘娘山论证成 “钖义山”,有的学者把娘娘山论证成 “天心山”,还有的把羊尾山说成是娘娘山……比如《湖北省建制沿革》中就明确标明娘娘山叫“天心山”,可是这样的说法不但与本书的其它多处记载相冲突,还与《四库全书》、《湖北通志》、《郧阳府志》相冲突。多部志书中记载得明明白白:“钖义山,又名天心山……”既然钖义山与天心山是一座山,就不能与羊尾山重合,更不能与娘娘山重合。 那么,今天的羊尾山、娘娘山,到底与古地名 “钖义山”、“天心山”有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要解开这个千年之谜,就必须给古代典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钖义山”定位,找到钖义山。 关于钖义山,多种典籍都有记载,内容基本相同,《郧阳志·同治版》中的描述最全面:“钖义山,《省志》:(郧西)城西百二十里,一名天心山。《九域志》:在丰利县。《水经注》:方圆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坛,长数十丈,世传列仙所居,今有道士被发饵食,恒数十人,山高谷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旧志》:是山绵亘百余里折而西,名羊尾山,蜿蜒至郧西境内。” 根据上面的记述,我们可以知道: 1、钖义山就是天心山; 2、羊尾山不是钖义山。为什么呢?这段话明确告诉我们,羊尾山是钖义山的分支,“是山(钖义山)绵亘百余里折而西”后,才叫羊尾山。 3、娘娘山不是钖义山。为什么呢?钖义山“方圆百里”,娘娘山的规模达不到。 4、娘娘山不是天心山,钖义山才是天心山。 那么,钖义山,也就是天心山,到底如何与今天的羊尾山、娘娘山相对应呢??
钖义山、钖治形势图 2013年2月,经西北大学教授李之勤指导,再加上湖北省社科院提供的羊尾镇周边地区地面地形三维卫星图像,我们终于搞明白了钖义山的真正面目。原来,钖义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条小型山系,这个山系呈“T”字型。“T”型山系上边的一横很长,由东西两部分组成,西边的一段山脉从响山到太阳山;东边的一段山脉就是娘娘山,娘娘山山脊往东南方向倾斜。“T型”中间的一竖就是羊尾山。羊尾山与娘娘山呈40度左右的夹角。 过去,许多专家学者多次到过娘娘山,也到过羊尾山,无奈山林茂密,树叶障目,很难一窥全貌。“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然就难识钖义山的真面目了。 钖义山是一条小型山系的结论,使困扰百年的许多谜团迎刃而解: 1、娘娘山为何被称为天心山的问题。《郧阳志·同治版》,“娘娘山,(郧西)南八十里,层崖攒列,耸入天空,其下诸山如屏如筍,如笔如牙最难名状。”卫星三维图像显示,钖义山右边的娘娘山山脉,一溜儿排开9个山峰,看起来确像“层崖攒列”、“如笔如牙”。同时,娘娘山达不到“方圆百里”的规模,也只能是钖义山(天心山)的支脉。正因为钖义山叫天心山,而娘娘山又是钖义山的支脉,所以有些古代学者 “以点代面”,把娘娘山称之为天心山。 娘娘山被称为天心山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教的推动。娘娘山是钖义山的一个支脉,在民间传说中却是王母娘娘修行得道升天的地方。当钖义山命名为天心山后,特别是钖义山被《道书福地志》列为仙山后,道士们认为,钖义山是天的中心,又是道教的仙境,是得道升天的绝佳场所,于是偷换概念,以局部(娘娘山)代整体(钖义山),把娘娘山称之为天心山。 2、“羊尾山支也”及“羊尾山为何叫天心山”的解释。《郧阳志·同治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