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宋词看古琴音乐艺术在宋代的状况
从宋词看古琴音乐艺术在宋代的状况
宋代曾经大为流行的曲子音乐现在大多早已失传,我们也很难想象宋人的流行音乐在今天我们的耳中听起来是怎样一番滋味,也许他们的津津有味对于我们来说却是索然无味。音乐的确是散失了,但是作为配歌演唱的歌词却长盛不衰地流传了下来。
????歌词留下来,但是却唱不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音乐的失传与中国乐人保存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在古代,曲谱是用文字记载的,没有节奏和音高,只有动作,如古琴谱:“耶卧中指十上半寸许案商,食指中指双牵宫商,中指急下,与构俱下十三下一寸许住末商起,食指散缓半扶宫商,食指挑商又半扶宫商,纵容下无名指于十三外一寸许案商角、于商角即作两半扶夹挑声一句。”(摘自《碣石调·幽兰》谱第一段第一句)这样一大堆还仅仅是一首曲子开头的一句,除了古代的乐人能看得懂,今人怕早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但是看得懂不等于就弹得了,因为还不知道节奏,这只有依靠口耳相授了。加之人的记忆有限,曲子的流行也有限,百年之后就更加地有限了。
????以下的《醉翁操》取材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曲子为宋太常博士沈遵所作,这一首曲子由琴演奏,由此可见宋代音乐之一斑。配合琴乐而歌之事自古就有,并非宋代新兴,在《新唐书·礼乐志》(注1)中记载太常丞吕才的上书:“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是知琴操曲弄皆有合于歌。” 从这首曲子在当时受欢迎的程度来看,是应具有宋代流行音乐的特色的,因此才能“知琴者以为绝伦”。后来欧阳修与沈遵相逢,于夜阑酒酣后听其演奏此曲,喜爱不已,当即写了《听沈遵弹醉翁吟》,诗中写到:“沈夫子弹醉翁吟,以我名。我初闻之嘉且惊,宫声三叠何泠泠,酒行暂止四座倾。”
????《醉翁操》又名《醉翁吟》,在《琴书大全·序琴》(注2)中是这样解释“操”和“吟”的:“其遇闭塞忧愁而作者命其曲曰:操。操者,言遇菑遭害困卮穷迫,虽怨恨失意犹守礼仪,不惧不摄,乐道而不失其操者也。”“吟者,吟咏其事。”在词中有“泛声同此”一句,指的是琴特有的一种音色——泛音,这种声音音质很轻,但却不失灵动活泼。“泛声同此”意即从开头至“曰有心也哉此贤”止都是用泛音演奏的。现附原词曲谱如下(注3):
????醉翁操: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沒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於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 于东坡 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泛声同此。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此首曲的歌词为苏轼所写,且是众多谱写的歌词中的佼佼者,后来楼钥也写了一首来和东坡此词:冷然。清圆。谁弹。向屋山。何言。清风至阴德之天。悠飏余响婵娟。方昼眠。迥立八风前。八音相宣知孰贤。有时悲壮,铿若龙泉。有时幽杳,彷佛猿吟鹤怨。忽若巍巍山巔。荡荡几如流川。聊将娱暮年。听之身欲仙。弦索满人间。未有逸韵如此弦。
????苏轼的词更多写的是醉翁之意境,而楼钥则写的是听此曲之感。一贤是欧阳修,另一贤则是沈遵,这两首词也是相映成趣,难分高下。
????曾经有人讥讽苏轼不懂音律,但如果一首连音律都不通的歌词又怎么能够广为传唱呢?虽然“子瞻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间有不入腔处”(注4),但真的是这样吗?所以说谦虚也会给人落下口实。另一方面看,是先有了一支绝伦的琴曲才有了交相辉映之词,可见沈遵也功不可没。但当我们感叹宋词的绝妙之时,却忽略了那些创造美妙音乐的乐人,“古者歌工乐工皆非庸人,古肇适齐,干适楚,缭适蔡,缺适秦,云叔入河,武入汉阳,襄入海,孔子录之”(注5),看来现在我们也只有从贤人的文字来缅怀音乐的贤人了。
????演奏宋词音乐的乐器可说是五花八门,这也与唐代的音乐异常发达一脉相承的。唐时,胡乐大量地传播到中国,使本土的音乐大为改观。中国最古老的弦乐器——琴(今称古琴、七弦琴)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白虎通》曰:“琴者,禁也。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故谓之琴。”,“《琴操》曰:伏羲作琴,修身理性返其天真也。”(注6)。《史记·乐书》中记载到:“舜弹无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纣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国亡。”琴的兴废甚至于与国家理乱相提并论,因此唐明皇好羯鼓而不喜琴就被后人指责为耽祸错乱。琴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儒家的理论中,是具有移风易俗、平心正体的功能。《广雅》云:“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五弦者,此常用之琴也。……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
文档评论(0)